时间:2018-02-09 编辑整理:钱编辑 来源:早发表网
地球上的你我都摆脱不了物理惯性,在科研中,我们如何利用好的习惯帮助我们成为学术大拿?
1. 重视每一项科研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武汉生物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微生物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新院士曾分享他多年科研工作所凝练的心得:科研要有“不放过细节,认真思考”的精神才能发现新领域。我们要有把冷门科研坐热的决心、恒心、真心。
2. 总结并拓展方法
(1)重视方法论。从个例的科研中总结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将之合理运用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
(2)拓展方式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参加国际会议和培训,在交流合作的摩擦和碰撞中学习拓展。
3. 用多学科启发新思维
学科的交叉也是一个产生新思想的重要源泉。跨学科的研究活动,可能成为一门科学的新的生长点,那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使原有的知识体系发生革命性变化。《自然》杂志曾专门开辟了一个版块,讨论“交叉学科研究为什么重要”。
在科研中,本应注重专和精,但是多问问同事、同行、其他领域专家,积极寻求帮助,或许也能启发灵感,豁然开朗。
4. 注重团队合作
举个例子,中国科技大学的侯建国老师在nature等杂志发表过很牛的学术成果,这与负责理论计算部分的杨金龙老师和实验部分的董振超老师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团队只有在团队员工彼此部分工作出色,合作游刃有余,彼此有足够的信任和信心,方能功德圆满。
5. 坚持科学锻炼
所有人都知道一句老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原副部长王陇德也说“静养不动,如同自杀!”王陇德的旅行箱里一直携带拉力器,到哪出差都用它锻炼肌肉,并且保持这个习惯已经十几年。因此,尽管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他的手臂三角肌,胸肌一点也不亚于年轻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习惯是一点一点养成的,希望大家养成好习惯,并从中获益。
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以及作者的分享,如本网站所引用的文章涉及著作权问题, 请您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