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12 编辑整理:陈编辑 来源:早发表网
“在一个不发达的省份,建设一所世界一流大学要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在近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委员这句话一经说出,就在与会者中引发了强烈共鸣。
人才竞争空前激烈、资金缺口大,传统优势学科面临东部高校强势赶超,新兴学科建设又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保持原有优势,进而搭上快车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中西部地区高校一道急需求解的必答题。
代表们在政协会议上争相发言,旨在解决这一问题,部分中西部高校校长提出了解决意见:
发展关键在于留住人才
如何从国家层面进行人才调节?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委员建议,统筹设立一些专门的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比如,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设立西部专项,单列指标评审,岗位设在西部高校,要求参评者有一定在西部工作的年限。这样,可以稳定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进而可以吸引一部分东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到西部工作。”
激发内生动力是治本之策
严纯华认为,中西部高校要突破阻力更好发展,首先要苦练“内功”,激发内生动力。“改进管理服务,真正让教师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创新课程体系、督促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都是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严纯华说,“特色化、内涵式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只有努力提升自己,在机会到来时才能抓住。”
“由于当初国家的布局,很多中西部高校所在城市都有一些很有特色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其中不乏高校校友,这些单位都是可以合作的对象。”严纯华补充说,高校有自己的特色一定要坚持做好,在多元化发展中守住自己的特色,“栽好自己的梧桐树,自然能引得凤凰来”。
对于中西部高校的未来,也提出了以下三点:
抓特色、抓水平、盼公平
“只有遵循中央的思路加快发展,才能有效解决问题、突破瓶颈。坐等,解决不了难题。”刘长庚说,大学“地方队”在新的历史机遇下,要努力落实“有特色、高水平”发展思路。
——抓特色:多拿“单项冠军”。林文勋认为,地方高校要坚持重点突破,发挥优势特色,集中有限的资源攻下“单项冠军”,“只有积小胜为大胜,才能不断积累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宋宝安也认为,学科建设上要扬长避短,优先对有影响力、有优势的特色学科,予以重点支持,“这也要求我们要做好学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只有深入了解了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和需求,才能充分调动资源,打造有特色的高校”。
——抓水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了给贵州省消除贫困、带动脱贫致富提供更多人才、智力支撑,贵州大学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了5个学科:植物保护、生态学、畜牧学、土木工程和农林经济。宋宝安介绍,高校教育要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只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高水平大学建设才能更有意义。
——盼公平:构建更好的外部竞争环境。“高校要发展,就要形成良好外部环境。”刘长庚期盼,建立科学的竞争规则和绩效评价体系,并为地方高水平大学提供适当宽松的办学条件,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培养模式。
“从985、211,到建设‘双一流’大学,再到明确提出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表明我们的高等教育自信心越来越强了,理念越来越先进了,这让我们这些高校建设者们,充满信心。”林文勋说。
在新时代,不论是哪个领域,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需要应对一些挑战,这是无法避免的。教育领域也是一样的,在“双一流”高校建设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中西部高校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革,才能顺利搭上这趟列车,时代的潮流从来不会等待一个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扶持。
我们对中西部高校充满信心!
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以及作者的分享,如本网站所引用的文章涉及著作权问题, 请您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