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制度实施现状与推进策略

时间:2018-06-06 编辑整理:张学博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制度是当前初中生升入高中的重要制度。该项制度在政策支持下日受重视,且在实践过程中反响良好、名额分配比例逐渐扩大。但是,招生名额分配制度也面临着执行力度不够、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与“择校”问题、影响优质高中发展等现实困境,需要通过提高教育质量、丰富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兼顾多方利益、促进政策“上传下达”等予以解决。

关键词:指标分配,优质高中,招生制度,招生名额分配

一、招生名额分配制度实施现状

优质普通高中实行招生名额分配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2002 年明确提出这一问题以来,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从政策文本到实践落实、从理念倡导到试点工作开展,招生名额分配制度已经有所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策支持下日受重视

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制度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领,各级政府对这一制度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以教育发展规划的形式,将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制度纳入其中并固定下来。宏观层面有国家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观层面有各个省市自己出台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第二,许多地方,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制度放入义务教育实施意见,如广东省曾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在这一文件中广东省指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公办省一级普通高中每年要安排20%以上的公费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各初中(含民办)学校,并逐年提高直接分配的比例”。第三,山西、北京等不少地方自己出台了专门的实施意见,山西专门下发《关于2011 年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意见(试行)》、北京下发《关于做好2009 年示范高中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学校工作的通知》等。由此可见,国家与地方政府通过多种途径推进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制度的改革与试验,而这些政策、意见支持,正是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制度建设与完善必不可少的基础。

2.制度实施反响良好

总体而言,优质名额分配制度在四方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对学生发展而言,这一制度下许多来自农村学校、普通初中的学生,虽然自身成绩可能不那么优异,但通过名额分配招生制度,可以和优质初中的学生一样,适当享有优质的高中教育资源,这对许多处境不利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其次,对许多学生家长而言,这一制度体现出国家对弱势地区的“差异对待”与“特别优待”,让家长们尤其是处境不利的学生家长们,重拾教育信心,增加对教育的满意度。再者,对一些发展基础薄弱的学校而言,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制度下,学校获得部分升入优质高中的名额,这为学校发展提供契机,一些优质生源可能慕名而来,有助于学校摆脱落后学校的标签,有可能使学校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或提升。最后,对区域发展而言,优质高中招生分配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广度,使所有初中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从而缩小区域内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整体均衡发展。

3.名额分配比例逐渐扩大

在实际试点工作推进方面,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如天津市,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在2012 年已达到100%,初中学生全部通过推免的方式升入高中,使得初中升高中彻底摆脱考试入学的模式。截止2012 年,新疆地区优质高中向初中学校分配的比例已经超过50%,高达60%,并且还呈现出提高的趋势。在山西省,根据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2011 年发布的统计数据,山西省总体而言,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超过60%,已经实现50%这一政策规定的基本目标。在甘肃省,虽然现实中的分配比例有待提高,但依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 年指出,省市级优质高中(即示范性高中)要有25%以上的招生计划要均匀分配到各个普通中学,争取到2015 年,省市级优质高中有50%以上的招生计划分配到区域内普通中学。在湖北省,当地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指出,2016年,当地教育将实现70%的分配比例,且这一比例会进一步增加。北京市指出,2016 年北京市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比例将提高到50%左右。

二、招生名额分配制度的现实困境

1.执行力度不够

尽管国家以及各地政府都不断推出相关政策、措施,且开展了试点工作,但总体而言,政策执行力度仍然有待提高,不少地区在优质高中生源分配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流于政策文本的宣传、未来数据的展望。当然,任何新制度的推行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任何改革都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改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多种利益博弈、相互妥协,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优质高中生源分配制度也是如此,这一制度虽然对于普通初中、薄弱初中的学生及其家长而言,无疑十分有利,但是,那些本就属于优质初中的学生,他们往往可以考取更多的分数,却由于政策限制,不得不放弃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反而是比他们学校差、成绩差的学生进入了优质高中,这难免会造成心理落差,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此项制度涉及的利益主体还有家长、学校等等,制度推行过程中如何协调多方利益十分关键却也十分困难。

2.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

以往统一择优录取制度下,看似简单粗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虽然有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但长久以来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当前的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制度则使得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之间“同分不同命”,这一机制下,高中录取标准实际上变得更加难以操作。以往的录取模式,实质上以分数为唯一筹码,无视其他因素,学生统一进行自由竞争。但是招生分配制度下,暗含着计划的意味,高分不一定能够进入好学校,低分不一定无法选择优质学校,分数面前不再人人平等,这样的巨大变革实际上对人们的传统思维习惯是一个巨大的颠覆性挑战。公平问题是复杂的、相对的,公平的标准也是可变的,对不同的群体而言,公平往往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项制度的初衷在于促进区域内不同学校之间的校际公平问题,但是这样的政策是否同样可以解决学生之间入学机会公平的问题,还是带来了新的不公平呢?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3.带来新的“择校”问题

优质高中招生分配制度还可能带来新的中招考试“移民”与“择校”问题。由于分数不再是升入优质高中的唯一参考标准,政策导向下,一些学校的学生可能凭借较低的成绩就可以进入较为优质的学校,这使得家长们瞄准政策,打政策、制度的擦边球,为了升入优质高中,有计划、有指向地把学生送入特定的普通中学就读。此外,用生源质量均衡化处理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化发展,也并不一定是明智之举。“帕累托最优”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资源分配方式,这一资源分配方式,不以他人境遇的变坏为前提,而促使自己情况变得更好。优质高中资源分配制度同样如此,这一制度的初衷就在于避免择校、避免差异过大,追求均衡、追求公平,但倘若政策倾斜过度,原有的择校问题会换个方向重新出现。

4.影响优质高中发展

优质高中是生源分配制度的直接相关主体,这一制度是对高中生源的再次分配与调控,直接影响优质高中的生源结构。对于优质高中而言,招生分配制度下,学校50%以上的生源都必须来自于普通初中,这使得本可以招收优秀生源的优质高中丧失了其生源优势,甚至带来生源质量下降。生源结构与质量是影响学校升学率的重要因素,优质生源学业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来自普通初中的学生往往学业表现不那么优秀,学习接受能力较弱。在优质高中招生分配制度下,来自普通初中的学生占到50%~60%,甚至更高的比例,这样的生源结构本身就不利于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加上差异较大的两类群体在同样的学校、同样的班级接受教育,其本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就值得质疑,教师不得不照顾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放慢教育步伐,这种“向下拉平”式的低水平均衡,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班级乃至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进而影响升学率。当然,需要补充的是,来自普通初中的学生不必然意味着学业成就落后。

三、招生名额分配制度推进策略

1.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是根本

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政策追求的是教育公平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应该以牺牲教育质量为前提,我们所想要的均衡是高水平均衡、优质均衡。因此在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制度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否则,这种简单粗暴的生源混合、生源均衡,并不能真正促进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甚至带来学生发展水平的降低。归根到底,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制度要想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兼顾教育质量提升,公平和效率问题向来是教育需要关切的两大方面,而质量是效率的重要体现。在提升质量方面,政府可以有所作为。除了完善既有政策、出台新的政策,进行政策、指出引领之外,政府还可以加大资源投入,尤其是对薄弱学校的投入;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多样化进行招生分配与资源配置;推进综合治理,从硬件建设(如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建设等)到内涵提升(如理念更新、文化建设、管理提升、师资建设等)逐步改善学校的办学质量。

2.丰富招生名额分配方式

优质高中指标分配制度不能一刀切,要结合学区域特点、学校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多样化处理。第一,对不同的初中划定有差异的分数线。在对普通高中分配招生名额的过程中,可以划定较高的分数线,以此保证学生的生源质量。使得优质高中在招生过程中不至于带来一味响应国家号召却牺牲自身生源质量的问题。第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挂钩。这一制度本身就是为了避免机械地依据分数选拔学生,那么在制度落实过程中,优质高中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综合素质,不以学生成绩为唯一指标,实行多样化评价、自主招生。第三,可以实行差额录取制度,在优质高中招生过程中,按照学生录取名额的110%招生,即若招收100 名学生,则将110 名学生列入预招收名单,然后对学生进行面试,对其综合素质水平进行考量。以上各种仅是可能设想,是否可行有待进一步尝试,但无论如何,丰富优质高中的招生分配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3.兼顾多方利益

优质高中招生分配制度向下衔接基础教育向上联结高等教育,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制度的推行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利益,一方面,要考虑不同学生不同家长的需求,来自优质初中学业成绩良好的学生和家长希望按成绩录取学生,来自薄弱学校学业成绩一般或较弱的学生及家长则希望实施招生名额分配制度,如何减小排斥利益受损方的阻抗力量,是制度实行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学校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结合每年具体的生源状况进行适当的比例调控,弹性化处理生源比例,保证在促进普通高中入学机会的同时,最小限度地牺牲优质初中学生的入学机会。另一方面,优质高中本身的发展需求与政府的政策要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张力。优质高中为了保障其升学质量,希望招收优秀生源,但政府则为了均衡要求招收普通生源。学校的优质发展、特色发展与政府要求的“齐步走”“均衡化”存在巨大的矛盾。为了使学校发展兼顾公平和效率、优质和均衡,可以在学校内部进行适当的教学与管理调控,根据生源结构与质量,实施个性化、分层、分班教学,从而也使学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

4.促进政策“上传下达”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民主的积极参与,多方利益主体共同进行价值协商、价值探讨,最终形成价值共识的过程。而在后期政策执行前期中,为了增强政策的灵活性与可行性,还需要将相关政策与制度公之于众,让广大民众对政策有基本的知情权、了解权,正确理解政策初衷与本身含义,并能在后续政策推行过程中进行理性监督。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民众的监督权,让民众有渠道有途径对政策进行意见表达与反馈。最后,在政策评价过程中,需要广泛征集民众意见,尤其是相关利益主体的意见,对政策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关注政策的同时,回归政策想要解决的问题本身,防止政策扭曲、变形。教育政策也是如此,优质高中招生分配政策需要时刻关注学生、家长对教育的期待与需求,关注高中、初中不同学校的发展需要,做好上传下达与互动反馈工作,让这些主体在政策制定、执行、反馈过程中均能发挥有效作用。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