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碍的研究进展

时间:2018-04-13 编辑整理:徐凤麟 孙建萍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碍的概念、分类、发生率、影响因素、对患者的影响、测评工具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建议护理人员应提高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碍的认知,扩展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优化测评工具,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研究。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病;述情障碍;综述

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以及疾病负担增加,已成为世界各国共有的公共卫生问题。述情障碍(alexithymia)是一种由于个体的情绪认知、加工和调节过程受损而引起的情感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情绪识别困难、情绪表达困难和外向性思维3个方面。情绪识别困难指个体难以在躯体感觉和情绪之间做出区分;情绪表达困难是个体缺乏用语言准确描述自己情感的能力和动力;夕h向性思维即想象活动减少,日常幻想缺乏,思维方式直接来自外部的现实而极少来源于内部的经验…。研究E2-3]表明,述情障碍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为29.3%。常发生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综合征等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是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高风险因素和预测因子。患有述情障碍的个体倾向于将心理问题躯体化,导致不良情绪压抑和实际病情被掩盖,或者反复为自己的情绪问题寻求医学诊治,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成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的重要阻碍…。本文从述情障碍的起源和分类、在国内外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不良后果、测评工具和干预建议几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防治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碍提供参考。

1述情障碍的起源及分类“Alexithymia”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为无,“lexis’’为词语.“thymia”为情感,故述情障碍又称情感表达不能或情感难言症…。述情障碍现象最初被注意源于对心身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1948年,Timoney等将某些心身疾病患者不能用语言表达自身情绪和人际沟通障碍称为“幼稚人格”。1949年,Maclean将心身疾病患者把情绪问题误认为躯体症状的表现,称为“器官言语”。1954年,Freedman等将无法判断和描述自己情绪的患者称为“情绪盲”。1972年,Sifneos首次提出了“述情障碍”的概念。1976年,第11届欧洲心身医学研究会明确其含义和临床结构。国内最早由张建平在1990年发表“述情障碍”个性特点的研究报告。目前,国内外学者均认为述情障碍普遍存在于心身疾病患者中,为心身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根据其成因,述情障碍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述情障碍(primaryalexithymia)指由遗传或神经生理损伤导致的一种人格结构,继发性述情障碍(secondaryalexithymia)是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心理困扰或对疾病的反应:根据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述情障碍可分为两型.I型述情障碍表现为认知情绪加工能力和情绪激发水平低下,Ⅱ型述情障碍表现为低认知情绪加工能力和正常或高情绪激发水平。

2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碍的发生情况

述情障碍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影响着疾病的诊疗与护理。在呼吸系统疾病中,60岁以上的中度COPD患者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42%,主要表现为外向性思维。在循环系统疾病中,平均年龄为65.23岁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46.6%,主要表现为外向性思维和情绪识别困难。在内分泌疾病患者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75.8%,以Ⅱ型糖尿病患者为主,主要表现为外向性思维和情绪识别困难。在风湿性疾病中,60岁以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21.6%。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以帕金森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生述情障碍最为多见,平均年龄为71.7岁的帕金森病患者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22%,主要表现为情绪识别困难: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识别困难和外向性思维。述情障碍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呈现出多系统、多疾病、发生率高和对疾病影响大等特点。全面评估述情障碍有利于医护人员准确地了解患者病情,制订正确的医疗、护理计划.促进患者康复。

3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

3.1患者因素

多项研究表明,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述情障碍,突出的表现为外向性思维。老化带来的脑组织萎缩、局部脑血流量减少、神经元功能退化和大脑右半球中的前扣带皮层灰质体积减小等生理性的退行性改变,使患者的情绪调节功能和认知功能下降,导致述情障碍发生率较高。Santorelli等对老年和青年群体对比研究发现,老年群体的述情障碍程度远高于青年群体,男性、受教育程度低、体力劳动者、经济状况差均为述情障碍的易感因素.男性在处理应激时易采取压抑自身感受的应对方式:受教育程度低者情绪词汇积累缺乏,不善于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情感,情绪分析能力有限;由于慢性病带来的经济负担重,经济状况差者多采取隐忍或自我医疗的方式面对疾病,缺乏对自身心理问题的关注。Nehra等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研究发现,人格特质与述情障碍密切相关,A型行为者由于其好胜心强、苛求自己、忙于工作、不善于表达情绪、心身压力大等特点,成为冠心病和述情障碍的高发群体。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述情障碍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应从三维或多维的角度对患慢性病的老年述情障碍患者进行护理。

3.2疾病因素

老年慢性病具有病程长、多病共存、难以根治、个体差异大等特点,疾病的功能性症状和器质性症状往往相互重叠,感官功能和认知功能的下降为述情障碍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如帕金森病带来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及氧化应激反应.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海马及内侧颞叶萎缩、脑脊液B淀粉样蛋白增多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调节紊乱等因素均为述情障碍的发生奠定了生理基础。COPD患者长期咳嗽、呼吸困难、桶状胸等使患者生理功能和身体外形改变。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为述情障碍的发生提供了心理基础。糖尿病的并发症,如大血管病变导致的脂质代谢异常、炎性因子激活,神经病变引起的免疫机制及生长因子不足等皆可促发述情障碍”某些抗抑郁药的使用,如帕罗西汀、三环或四环类抗抑郁药对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也可引起述情障碍”。因此,对发生述情障碍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应根据其疾病特点、病理机制、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适时进行调整。

3.3社会文化因素

研究发现,述情障碍的发生具有文化差异。亚洲人群的述情障碍评估得分显著高于欧美人群。其中以华裔群体为代表,主要表现为外向性思维。其原因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推崇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崇尚中庸的处事态度,不鼓励个体对负性情绪过多表达,例如“男儿有泪不轻弹”等。长期生活在此社会环境中,华裔群体形成了含蓄的情绪表达方式,长期的情绪压抑和累积导致了老年期述情障碍问题的高发。在我国,由于家庭结构的转变,空巢老年人增多,表达情感的对象与机会减少,这些老年人往往倾向于通过躯体不适来表达情感上的不满而导致述情障碍的发生。还有研究表明,儿童期的受虐经历和父母严厉或不当的教养方式均会导致成年后的不安全感增加,加之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促使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碍高发。由于长期遭受不良情绪和心理的困扰以及慢性病的反复发作,使老年患者述情障碍高发且程度严重。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老年患者的人生经历,以生命全程观点为基础,结合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从而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

4述情障碍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4.1生理健康

述情障碍对患者生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症状加重和并发症增多。Han等引对53例老年期COPD患者和50名健康老年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述情障碍得分越高,其FEV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值越低,即肺功能损害越严重。述情障碍的发生使患者不能及时和清晰地感知呼吸困难等躯体症状,造成对病情的误判,影响疾病的治疗。Ko—jima等对213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当炎症反应程度较轻时,高述情障碍者也易感知到关节疼痛。比起物理刺激引起的疼痛.述情障碍者对神经源性疼痛更为敏感:述情障碍和抑郁相互作用使神经一体液机制产生应激反应.交感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处于持续或过度的活动状态.刺激躯体炎症反应的发生.进一步加重疼痛,最终形成恶性循环。Yuruyen等3关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研究发现,述情障碍会加速患者神经功能的退行性改变,导致进一步的认知衰退和全面性痴呆。多项研究显示,高述情障碍者易出现疲劳、睡眠障碍等症状,疾病适应能力不佳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另有研究表明,述情障碍使得个体容易发生物质依赖、惊恐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原发性高血压、胃溃疡、尿失禁、肥胖症等症状和疾病。

4.2心理健康

述情障碍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激发负性情绪、影响心理治疗和诱发心理或精神疾病。Bamonti等引对135例老年抑郁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发现,高述情障碍者其抑郁水平也较高。由于情绪识别和表达能力下降,患者对自身疾病感知能力也更低,导致心理治疗的效果不佳。Luca等m3对平均年龄为64.7岁的128例Ⅱ型糖尿病者调查发现,高述情障碍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较低,其面对应激时多采取消极的回避应对方式.身心反应也较为迟钝。不利于疾病的自我管理和有效控制。述情障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负性情绪的水平,可作为患者心理冲突的独立风险因子,与疾病所致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相互作用,使患者易患心理或精神疾病。对老年冠心病、糖尿病和帕金森病患者的调查研究显示,高述情障碍者易敏感多疑,具有躯体不适、主诉多和常以否认及压抑来处理外来压力等倾向,情绪表达能力受损,更易患抑郁症。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