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资源开放使用中的若干问题

时间:2018-09-20 编辑整理:吴 凯 来源:早发表网

[摘 要]随着我国图书馆领域口述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口述历史的定义与内涵、口述历史资源的收集与整 理等问题已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解答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对于与口述历史资源开放使用相关问题的 探索还较少。文章梳理了国外部分图书馆在该领域开展的工作实际,并展开思考与讨论,旨在为国内图书馆 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口述历史 开放使用

1 引言

从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文献流通的角度来看,口 述历史作为馆藏资源,大体上需经历采访、编目、存 藏、阅览等过程,当前国内图书馆学界针对口述历史 的定义与范围、口述历史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等内容 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一些相关问题缺乏充分的 探讨,例如,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为何应该开放使 用?用户对口述历史资源开放的需求度有多高?开 放使用的标准和范围如何界定?用户开放使用过程 中会遭遇什么问题?开放过程中又应当如何回应版 权限制?

与国内相比,国外对口述历史资源开放使用的 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展较早,尤其是一些结合图书馆 实际情况的案例分析,对我国具有较大的启发价值。 笔者通过检索,发现了若干关键性的案例,包括:国 家图书馆方面,Kevin Bradley 和 Anisa Puri 以澳大利 亚国家图书馆开展的口述历史项目为例,分析了数 字时代下大型口述历史项目记录、整理与使用过程中需应对的伦理问题,以及由此给研究人员带来的 困境 与 转 变 ;在 学 术 图 书 馆 方 面,Reagan L. Grimsley 和 Susan C. Wynne 明确提出相关政策的建 立和流程的完善可确保口述历史资源的整理、获取、 管理和开放使用,从而大大提升其资源价值和使用 效率,他们以美国哥伦布州立大学图书馆为例,归纳 了阻碍口述历史资源开放使用的原因,例如,经费紧 张和人员短缺、馆内沟通协作不足、技术瓶颈、编目 标准缺失、法律约束不清晰等 ;在公共图书馆方 面,Krystyna K. Matusiak 等以美国科罗拉多州杰弗 逊县公共图书馆的口述历史项目 Jeffco Stories 为 例,介绍了该馆在寻求口述历史资源开放使用与数 字化保存方面的创新举措,建议图书馆要紧跟技术 变革的潮流,尤其是口述历史资源的元数据格式要 能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标准与新转化,以满足用户的 需求 。

在以上相关研究论文的基础上,笔者先从口述 资源的特性与图书馆的立场出发,探讨口述历史资源开放使用的必要性,再结合对澳大利亚国家图书 馆、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图书馆等相关机构网站 的访问与调研,总结归纳借鉴经验,重点讨论几大关 键问题,以期对国内图书馆研究与制定馆藏口述历 史资源开放使用的政策提供参考与建议。

2 口述历史资源开放使用的必要性

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需要开放使用的本质原 因,来源于两点,其一,是口述历史资源本身的特性, 其二,则是图书馆自身的定位问题。

2. 1 口述历史资源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递历史、文化和社会信 息是人类的古老传统,可以说,口述历史的方式,尽 管存在诸多问题,但在某种程度上是了解和研究人 类社会最原始、最直接的手段。其形式特征,决定了 它独特的学术价值。一般来讲,口述历史资源涵盖 内容广泛,受访者可以是国家某段历史时期的见证 者或重大国家工程的参与者,以亲身经历来讲述对 国家存亡、民族兴衰、人生浮沉等过往经历的感受与 体会;可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 通过技艺展示、表演示范等方式活态传承优秀文化 遗产;可以是某个领域的业界翘楚,以访谈交流的方 式记载行业发展的重要时刻与关键突破;也可以是 某一社区中平凡的素人,用鲜活的生活体验来讲述 对社区发展和集体记忆构建做过的贡献,因而具备 了丰富的学术研究价值,但口述历史资源的学术价 值需在开放使用中得以体现。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为例,为便于成 果利用,记录工程通过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全程记录 传统技艺流程和制作步骤,重点记录原材料及其加 工,突出核心工艺和方法,记录相关传说、师训、家 训、民谣、行规、行话等,并请传承人示范绝活和特殊 技法。很明显地,以上这些方面的相关记录在一般 的文献或者文本中都是无法获取的。通过使用这些 资源,可供研究人员充分挖掘其保存的最原始素材 的学术价值,还可延伸至文献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 方面的研究。

2.2 图书馆对口述历史资源的收藏是为了更好地 利用

近现代图书馆的本质是为用户服务,图书馆馆 藏资源的收藏与加工,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便于用户 查找与使用。图书馆不仅是口述历史资源加工保存 的存放地,更是口述历史资源开放使用的大本营。 口述历史作为一种特殊的馆藏形式,对于图书馆传 统意义上的馆藏是一种重要的补充,除整理入藏以丰富馆藏资源外,还应将开放使用的服务范围延伸 至社区,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扩展服务对象, 丰富服务内容,强化服务质量,确保其能为子孙后代 所长期使用,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对于国内图 书馆而言,口述历史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虽然起 步较晚,但其增长速度十分明显,不少大型图书馆已 经形成了包含口述史访谈文稿、口述史纪录片、口述 记录音频、图片等多层次、有特色的资源体系,理应 在合理范围内加大其开放使用的力度。但目前,由 于仍处在建设期,所以很多资源仍缺乏明确的开放 方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以实现图书 “藏是为了用”的基本定位。

3 口述历史资源开放使用问题的探讨

3. 1 开放使用的范围

口述历史多样化的资源类型决定其开放使用政 策要有针对性。此外,在提供口述历史资源的开放 使用时必须要考虑其开放范围不违反伦理及法律原 则。目前,国外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开放使用的范 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最大范围的开放使用。以美国俄勒冈州立 大学图书馆特藏与档案研究中心开展的纪念 150 周 年校庆口述历史项目为例,该项目通过对 243 位受 访者,包括优秀校友、教职员工、在校学生、社会相关 人士等的访谈,整理记录了他们对于校史、校园文化 和未来发展的想法与建议,视频总计时长超过了 350 个小时,且明确标注该项目的所有采访视频均 上传至专题网页上供开放使用 。

(2)设定条件的开放使用。以澳大利亚国家图 书馆 为例,该馆罗列了与受访者协商一致的馆藏口 述历史和民俗资源开放使用的几种情形:第一类是 面向学术社群和社会公众开放研究、复制与使用;第 二类是可开放供学术社群研究与复制,公众使用则 需受访者的书面许可;第三类是可供学术社群开展 研究,但学术社群的复制需求和面向公众的开放使 用要求提供受访者的书面许可;第四类是学术社群 和社会公众的研究、复制与使用均需受访者书面 许可

(3)伦理约束的开放使用。以英国伦敦大学皇 家霍洛威学院口述历史学会 为例,该学会制定的口 述历史政策之中,伦理约束适用于开展的所有项目, 并贯穿于每个项目的完整流程,包括从与采访者的 第一次接触到采访、保存、传播利用的每个环节。 具体细则经由英国数据档案中心确定,主要有以下 内容:一是对项目受访者和参与者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二是不得披露敏感信息,保护参与者免受伤 害;三是参与者自行决定是否同意以书面许可的方 式允许采访信息开放使用与共享;四是在征得参与 者授权同意后,有义务告知采集的数据和信息将如 何使用、加工、共享与揭示;五是由公共资金资助的 科研项目成果经同意后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开放使 用(满足部分出资方提出数据共享的要求)。

(4)不提供开放使用。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 述历史档案中心 的口述历史资源开放使用政策为 例,其政策中明确指出“为了保存历史记录并保护 口述者的隐私,有一些口述历史资源的使用是受限 的,可能会封闭很多年,也可能在口述者在世时不予 提供,或者在提供给研究者使用的时候需要获得口 述者的书面许可”。

从上述不同机构实行的开放使用政策来看,由 于开展口述历史的工作进程不尽相同,内容构成和 呈现方式各有特色,因此出现了多种开放使用的范 围和标准,我国各类型图书馆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也 应结合馆藏实际情况和口述历史资源的内容特征, 选择最适合的开放使用范围和标准。

3.2 著作权的保护

口述历史资源同图书馆其他馆藏资源一致,在 开放使用过程中绕不开著作权等相关法律问题,又 因其涉及到口述者及相关人员的个人隐私,著作权 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调研了国外几所机 构在这方面的做法。

(1)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图书馆 对馆藏口述 历史资源的“版权声明”中明确了口述历史资源开 放使用时版权例外的几类情况:一是属于公共领域 的资源;二是资源的版权利益属于或已转移至图书 馆;三是图书馆已经获得版权方许多授权使用其资 源;四是用于教学和科研的正当使用;五是在使用上 没有已知的限制。

(2)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档案中心 在其 开放使用政策的引用许可条款中指出“非商业性的 使用和访问,是正当使用,无需许可授权。对于任何 形式的商业使用,包括复制、引用、出版、广播、发行、 衍生品、公共表演和展示等,均属于合理使用范围之 外的行为,研究人员必须获得哥伦比亚口述历史档 案中心的书面许可。许可协议要遵守与采访者、受 访者或者资料捐赠者之间的协”。哥伦比亚大学 口述历史档案中心还给出了许可协议的具体格式, 以确保其规范。

(3)新西兰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开放使用政策中有一条原则是:“图书馆提供访问的资源需与 新西兰的法律要求相符,尤其要求与 1994 年出台的 《版权法案》一致。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著作权的保护主要通过许 可授权的方式来规范,图书馆在实施口述历史的开 放使用、出版、数字化等方面工作时,要与受访者进 行协议约定,严格细化使用规范,避免法律问题的产 生。同时有赖于国家配套法律法规的保障,以及与 有关各方的个人法律意识和行为约束等相关联。事 实上,我国在这方面已有比较优秀的探索,同样以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 为例,抢救性采集工作力求最大范围内全程记录传 承人的技艺与方法,但涉及到行业禁忌、绝活和特殊 技法的内容时,记录工程也做出了规定,如无法进行 纪录片拍摄展示的,可以在口述史访谈中予以补充, 此外,还明确了这些内容向公众开放使用时需事先 征求传承人的意见。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文献采集、收藏与使用 协议》(范本)第四条即指出“甲方有权决定采集影 像、声音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在何时之前或何等条件 下暂不公开。在上述时间截至或上述条件实现之 前,乙方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甲方决定暂不公开 的内容”。

3.3 编目的标准

口述历史资源的利用率,尤其在数字环境下能 否实现更广泛的开放使用,取决于对资源编目、揭示 与关联的程度。随着新技术手段的发展和口述历史 资源总量的增加,越来越多机构意识到开放使用管 理平台研发及其功能的重要性。据 Kristopher Turner 的研究统计,各个学术机构编目与揭示的手段参 差不齐。有的致力于研制综合性的内容管理系 统,目标是整合实现口述历史资源的采集、保存与传 播使用等内容的全流程管理,如“口述历史元数据 同步处理器(OHMS)”“数字时代的口述历史(OHDA)”等;更多的机构则是通过在机构官网内建立 专题网站,将完成数字化处理的口述历史资源按一 定的著录标准上传至网页,提供开放使用。Turner 还介绍了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威斯 康星大学口述历史项目组和美国肯塔基大学口述历 史中心三家机构合作的项目———采用 OHMS 工具 来处理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的口述历史资源,通过 编入索引,实现全文和关键词检索,并且与美国国会 图书馆主题词表相关联,可实现关联文章等信息的 链接跳转功能。这些功能的使用大大提升了资源的开放使用效率,在满足这一需求的同时,实现了元数 据的标准著录与知识关联。对于国内图书馆而言, 口述历史资源编目标准与现有馆藏检索系统实现整 合关联,运用更加专业精准的检索方式,进行更加深 入全面的著录标引,将有助于提升资源检索的便捷 性与有效性,从而使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 体现。

3.4 用户教育

口述历史是否是真正的历史?其内容是否完全 符合客观事实?在开放使用过程中应如何辨别其真 实性?这些是大众接触口述历史资源以及专业人员 开展学术研究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 用户对口述历史的认知与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口述 历史资源开放使用的效果。比如说,一般而言,由于 来源于受访者的亲身经历和主观陈述,口述历史具 备一定的说服力,但也因这一过程来源于回忆,往往 因主观性过强而遭受质疑;与此同时,有些记忆内容 可能会因时间久远而淡忘;受访者的年龄、经历等可 能会限制记忆的真实性;受某些外在因素影响,受访 者会回避或者歪曲事实,这都可能会造成口述记录 真实性受损。只有用户了解口述历史形成过程中存 在的种种问题,才能正确判断口述历史资源的可靠 性与可用性。英国口述历史学会为提高在校生和青 少年群体对口述历史的认知,专门制定了指南,内容 包含:口述历史的概念,口述历史资源对青少年的影 响(如能带来生活技能、自信心、好奇心、人际关系 等方面的提升),口述历史记录的流程介绍(包括记 录前的准备、录制对象的选择、视频的剪辑、文稿的 编辑、经费预算与伦理约束等),旨在为青少年群体 了解口述历史、参与口述历史资源的采集提供指导 思想与行动指南

4 结语

本文仅仅对口述历史的开放使用问题做出了非 常初步的讨论,但相关议题理当引起学界的重视。事实上,除了以上论及的各个方面,在口述历史资源 的开放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其它方面的问题。建议 我国在国家图书馆的引领下,推动各类型图书馆结 合、分析口述历史馆藏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适合长 期发展的口述历史资源开放使用政策。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