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与区域视野下的历史建筑遗产研究

时间:2018-07-25 编辑整理:周学鹰 来源:早发表网

为促进我国文物鉴定理论体系的成熟与建立,推动相关专门研究的发展,杨休教授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创办了国内高校第一个“文物鉴定”专业,以致力于相关人才的专门培养。此外,渊源于原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成立了“南京大学中国文化与文物研究所”。

文物鉴定,以包括古代书画、青铜器、陶瓷、玉器、杂项及古建筑等多方向研究为基础。无论作为整体的专业方向而言,抑或以每一品类的鉴定研究而论,都带有十分鲜明的跨学科研究特征。跨文化、跨区域、跨学科的综合视角,自然而然地成为历史建筑遗产研究中,理当秉承的基本观念与践行的基本准则之一。

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历史事件发生的生动场域,历史建筑遗产可谓最重要的文化遗存之一。故而,历史建筑研究在建筑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历史学、文化与社会学等研究中,均占据重要地位,对当今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亦具有深刻意义。同时,其他领域和范畴内的研究成果、社会思潮与环境变迁等,亦对历史建筑遗产保护的观念、方法等产生重要影响。

历史建筑遗产研究,需要宽阔的学术视角。诚如先师郭湖生先生所言:“没有广度就没有深度。”缺乏跨学科的眼界与思考,就缺少了学科间的碰撞与激荡,难以取得全局性的研究成果。

在跨文化与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的语境下,可以推论,以建筑遗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地域发展并非对立和矛盾,更与地域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放眼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90%以上为历史建筑文化遗产或遗址。而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之地,必是旅游、传统文化体验的首选之区。建筑不仅是人们生活、工作、交往、游嬉的物质载体,更潜移默化影响置身其中的每个人性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跨文化、跨区域的研究视角,西方,尤其是当今的日本,传统城镇、村落的健康发展和有序传承均提供了有益借鉴。譬如,日本最美丽乡村——白川乡,合掌造建筑群作为独特的文化景观被完整保存,荣列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之所以在我国城乡建设中举步维艰,主要原因除各种利益纠结外,还有对历史与现在关系的认识误区。某种程度而言,历史就是现在,割裂“历史”和“现在”这一体两面,自然不能正确认识与对待历史,亦不能客观把握和积淀现在。没有扎实地梳理过去与真实地面对现在,何谈未来?何谈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复兴?

因此,无论对于历史观影响下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抑或对于传统建筑研究与保护利用的方法论和具体实践,多学科之间的跨文化与区域的综合研究、具体问题上跨学科的透析视角等,都大有裨益。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愿我们共同携手,多学科合作,共拓未来!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