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研究反思:领域拓展、理论建构、

时间:2018-01-30 编辑整理:早发表网 来源:早发表网

第一是学科主体领域如何扩展的问题。编辑出版学基于图书、期刊出版实践而形成,现今,出版的形态、业态和生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现有出版早已不再局限于图书、期刊出版,数字出版对应的是“大出版”概念,它可以将出版的外延延伸至音频、视频、游戏、软件等。既然实践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那自然会涉及原有编辑出版学知识体系的适用性,显然编辑出版学的研究领域得拓宽。但是如何拓展?问题为导向,还是以学科为导向?拓展后的边界在哪?拓展后的主体身份如何保留?等等。其实新闻学、传播学同样也面临着这些问题,互联网这一作为影响传媒产业的最大变量,也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传统媒体实践为基础的新闻传播学也面临着学科主体领域的调整。

第二是学科主体理论的建构问题。与哲学、文学、经济学等老牌学科相比,新闻学、传播学主体理论是比较单薄的,但若以编辑出版学为参比对象,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有一系列主体理论的,如从传播者为切入点,有把关人理论、意见领袖理论、二级传播理论;从传播效果视域看,有皮下注射的强效果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知沟理论、他者效应理论、涵化理论等。与之对比,编辑出版学的主体理论有哪些?我们习惯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解释本学科的问题,以版权研究为例,用产权理论来解释版权的私权性质,用博弈论来分析版权的利益平衡,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版权制度的本土适应性,用亚文化来解释“左版”思潮等,这些理论工具都不是本学科的。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研究要解决的是主体理论的丰满性和适用性问题。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