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初探

时间:2018-10-30 编辑整理:琼芳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 :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分别从教学的目标、内容、环境、模式、方法和评价六方面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程改革探索的成果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 ;中职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1 课程改革的背景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 基础课程,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深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 的前置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操作技能,能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 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目前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仍在沿袭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演示—练习”式的教学模 式,学生的学习以模仿操作为主,强调“技术”的习得,学习缺 乏灵活性,知识迁移能力弱。另外,中职计算机教学以考证为 主要目的,教授内容以考证所需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为主,以考证是否通过作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对学生创新 意识、合作精神以及信息素养等的培养。这种形势下,《计算 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课程改革的措施

2.1 目标层次化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 握计算机使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一级计算 机基础及 MS Office 应用技能水平。该目标是课程的总目标, 还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水平制定课程教学的多层次学习目标 以激发具有差异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本校学生 实际情况,笔者及团队以课程教学目标作为基本目标,将操 作技能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合作能力的培养、信息素养 的形成等作为主要目标,并通过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实践和体 验,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2.2 内容体系化

课程教学要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计算机领域日新月 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也不应限于书本和教材,可 以从互联网获取优秀的科研案例和教学资源作为补充。在实 践过程中,利用电子学档平台重新整合教材和网络资源,不 仅囊括课程教材的主要内容,还提供更多地扩展资源,如专 家著述、学术报告,科研与研究中心网站,专题学习、学术会 议在线等。电子学档可以动态更新,既能让学生通过平台学 习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又能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 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2.3 环境虚拟化

美国克罗拉多大学教育技术学教授、AECT 理论与研究 部主任威尔森 (Brent.G.Wilsong,1995) 将学习环境分为三 种 :计算机微观世界 ;教室基础的学习环境 ;开放的、虚拟的 学习环境。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环境主要以教室环 境为主。随着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信息化环境下 开放的、虚拟的软环境对当前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力越来越 大。在实践中使用的电子学档平台,由学习活动(项目)、信息 资源、认知工具和学习共同体构成虚拟学习环境 ;开辟了专 门的学习讨论区,方便师生学习交流 ;结合课堂等现实环境, 由项目为载体、从案例和问题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习 活动并实施过程性评价,以此实现高效学习。

2.4 模式互补化

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 的认知主体作用,导致大多数学生不愿意自主学习、不会与 同学之间协作交流,学生亦步亦趋。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 学实践和探索中,除了常规课堂教学,还利用电子学档平台开 设网上课堂,将教学辅导资料等放在平台上,师生在平台上进 行讨论交流,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时间(特别是校外实习 阶段)都能进行网上学习,实现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2.5 方法项目化

信息化环境下“项目教学法”是计算机课堂使用最多的 方法。在项目教学法中,重点关注项目的设计 :项目是真实存 在的、项目目标是明确的、项目过程围绕学生设计、项目评价 设计清晰等等。如围绕学校辩论社的辩论赛设计宣传活动, 项目的目标是运用多种方式宣传辩论赛活动、吸引同学们关 注、参与比赛,项目分为 PPT 广告设计、打印宣传单设计、报名 结果统计等若干小项目,每个小项目再细分为前期调研、中期 规划、后期实现等。三个小项目分别要运用 PPT、WORD、EXCEL 等完成作品并依次投放,通过每次投放后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解 度调研确定目标是否达到,以此作为结果评价的依据之一。通 过完成项目训练,学生应综合掌握办公软件的运用。

2.6 评价多元化

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由此 我们评价学生也应该从多方面多标准进行。利用电子学档平 台等信息化手段,将学习和评价统一起来,建立面向学生学 习能力和学习过程的多维度评价方式。电子学档作为对学生 成长过程的评价,从学生接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始, 直到到课程结束,记录此过程中学生各阶段学习计划和方 案、完成项目的过程、作品创作的过程及学习反思等。电子学 档还提供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师生互评、同学互评和学 生自评等,以此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3 课程改革实践的体会

3.1 网络虚拟学习环境的创建

虽然大部分课内学习都能利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但是 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毕竟课内学习时间是很有 限的,学生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 体验过程,学生应当更多地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所以需 要学校从硬件或网络连通上给与支持,网络虚拟学习环境和 共享资源库的维护和更新不容忽视。

3.2 教师教学改革空间的提供

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模式到信息化学习模式的转变需要 一个过程,教学设计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逐步调 整,因此各项内容的教学不可能严格按教学大纲的安排来进 行,学校应该大力支持教学信息化探索活动,给教学实践活 动以一段时间的自由度和灵活度。

3.3 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资源得到 了很大程度的扩充,电子学档平台中的学习讨论区已经成为 学生专业知识交流的主要场所。尽管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不 足,但从整体上来说,这次教学实践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也为 以后改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积累了经验。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