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的网络舆论发声与引导策略研究

时间:2018-08-20 编辑整理:陈辉 李钢 李威 来源:早发表网

【内容摘要】 在当今复杂的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已经不能简单被看作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意见表达,而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化社会情感结构之上的多方向、多层次的传播格局。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勒温 场论理论,复杂传播环境下的舆论形成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由传播媒介物理介质划分出的对立 舆论场。基于此立论,在全新的舆论格局下,主流媒体应以媒体融合为路径,善于发声,有效 引导,并最终凝聚社会共识。

【关键词】 场论;网络舆论;主流媒体;社会共识 

随着新媒体尤其近几年社交媒体蓬勃发展,一个不同以往的全新传播格局已经形成。在这个传播格局中,互联网新媒体作为底层生态系统存在,重新分配了 社会话语权。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传播工具,更成为 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底层操作系统,在当今语境下探讨 问题,离开互联网的网络化视角就无法充分理解当今 社会。我们今天讨论的网络社会,已经不仅仅指称互 联网社会,更指称一种社会结构。网络舆论也不仅仅 是指互联网上的意见表达,更应当理解为一种社会化 的舆论传播方式。因此,在当前中国复杂的社会舆论 环境下,如何理解网络化的舆论舆论场,如何 寻找到观点的最大公约数,最终凝聚成为整个社会的 共识,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视、报纸等组织化、机构化的主流传播媒介,理论上拥有更多的发声渠道,但现实的情况却是,由于新传播手 段的兴起,网络新媒体在舆论和共识形成的过程中起到越 来越大的作用,并且让本来处于中心位置的主流媒体有着被边缘化的风险。凝聚社会共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充分 认识网络新媒体重要性的同时,我们更要意识到研究主流 媒体发声与引导策略的紧迫性。

一、缘起:场论视角重新理解舆论场

当前在讨论网络舆论时,经常会提到舆论场 概念。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提出有主流媒体舆论场 和新媒体舆论场;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支庭荣教授 认为两个舆论场是: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掣;也有 学者将舆论场分为:社会口头舆论场、传统媒体舆论场 和网络舆论场三个舆论场㈢。

以上几个关于舆论场的分类方法基本都是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出发,在物理介质上区别出了两个或 者更多对立的舆论场。而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传播学 重要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勒温的场论理论,如果从实际的生活空间出发,我们或许没必要过多关注于建 立在不同传播媒介的物理介质上的各种不同舆论,而是应当从总体角度出发,关注不同的舆论是如何作用, 最终形成了舆论场。

场论是勒温的重要心理学理论之一,也是他留传播学的重要遗产。勒温认为是相互依存事 实的整体,因此我们不再求事件的原因于鼓励客体的性质之中,而是求事件的原因于客体与环境的关系之 ”④。由于继承格式塔心理学传统,勒温非常重视 整体和社会情境,他强调人的行为存在着边界和位移, 人的行动则是从一个区域进入另一个区域,场论中的 “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而是心理场。

如果从勒温的场论视角来重新理解舆论场” 的概念,就会发现主观上将主流媒体舆论和网络舆论 的形式割裂开来,事实上就是以物理场的概念 代替了心理场。这与勒温所强调的个人的生活空间 是一个心理场的观点相违背。由此,我们认为舆论场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心理场,实际并不存在所谓对 立的舆论场,而是不同的舆论表达型构了舆论场。

二、探析:网络舆论的结构特征

虽然并不存在对立的舆论场,但相比由传统主流 媒体构建的舆论环境,网络舆论的确有着截然不同的 话语表达和情感结构。因此要凝聚社会共识,达成观 点汇流,我们首先需厘清复杂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的结构特征。

其一,信息规模更大,速度更快,线上线下连通的 周期更短。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尤其在我们已 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数据和信息在以几何级 数增长,我们生产的信息超过以往任何时代。更为重 要的是,在目前的传播环境下,不仅是信息传播量大和 舆论异常活跃,而且以互联网为中介的舆论行为接二连三,以更快的速度从线上到线下联通,舆论话题发酵 成为社会事件的周期越来越短。我们所说的网络舆 论,并不单纯指互联网舆论,而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传播 模式或舆论传播模式。

其二,社交媒体主导的网络舆论主体多元,情感结构复杂。在目前的网络舆论中,传播主体已经充分多 元,由此造成的复杂情感结构是造成舆论纷纭复杂的根源所在。从传播介质来说,社交媒体影响巨大。无论是产生正能量的区域范围内的社交公益慈善众筹, 还是策动群体事件的网络动员,抑或是造就集体情绪的诸如魏则西事件”“罗尔事件等等,在其传播过程 中,社交媒体都起到了主导作用。

其三,网络舆论事件的发展过程呈现多级传播的 长尾效应。近几年被网络舆论热炒的社会事件,虽然 各不相同,但事件的传播过程几乎都经历了多次的情 节反转、变化,如同长尾一样被无限放大或是在某个时 间点迅速喷薄而出,呈现难以控制的多级传播的局面。 此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网络媒体完全市场 化竞争的结果。为了追求点击率和话题度,不少网络 媒体通过各种非正常手段推波助澜,让简单的事件不 断发酵,偏离原本轨迹,如2016“9·29网络水军事 中反映出的行业乱象。另一方面则是主流媒体在 网络舆论中缺乏引导力,整个社会仍缺乏共识的表现。

其四,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带来网络舆论的混杂。 网络舆论是开放、互动、去中心化的话语空间,传播手段亦非常多样化。所以每当热点事件发生,各种形式的网络媒体、自媒体都会借助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 样化的传播手段发出不同的声音和观点。这些随机、 碎片化的信息可能帮助人们了解事件的真相和全貌, 但也可能混淆视听、助长谣言的传播,导致网络舆论的 混杂。凝聚社会共识的难点即在于此。

其五,网络舆论映射社会问题,凝聚社会共识 难度加大。网络空间已日渐成为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舆论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的映射。据人民网舆 情监测室公布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舆论群体性事件涉及最多的诉求分别是经济利益、教育公 平、生态安全和医疗安全。㈢这些无一不是当前社会的 “痛点。敏感的社会问题容易引发网民的不良社会情绪,加之互动媒体技术的推动,更让凝聚社会共识的难度加大。

三、现状:主流媒体的网络舆论传播问题

网络媒体开放、多元的属性决定了单靠它难以凝 聚社会共识,于是引入公信、权威的主流媒体就成为题中之义。然而,现实情况是,在主要由网络媒体构建的 网络舆论中,主流媒体地位面临不断式微,甚至被边缘 化的困局,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在传播机制方面,反应迟钝,传播被动。主流媒体通常在内部建立了严格的新闻发布流程和机制,这确保了新闻的真实权威,但也影响了反应速度。 同时,各级政府、机构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健全也 是原因之一。反观人人皆可发声的网络媒体,以其 低门槛的传播优势和多样化的传播手段总能在速度上 快过主流媒体,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的传播。加之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营造的互联网人际传播,消弭了意见公共广场的功能,人们往往会倾向于相信自己相信的人,进一步造成了主流媒体的传播被动。

其二,在传播理念方面,轻视深度调查,盲目跟风。 在情感和情绪的推动下,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常常夹 杂着非理性的喧闹,为了点击率,部分网络媒体和自媒 体甚至会无中生有、道听途说,制造各种假新闻。主流 媒体如果没有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情感结构,盲 目跟风网络媒体,轻视深度调查,将有可能助推谣言的 蔓延。如2016年网上一条北京46万元一平米天价 学区房消息经多家主流媒体及网站的转载报道后迅 速成为一时热点,但后来经调查,源自某微信公众号的 此消息纯属道听途说,毫无事实依据。

其三,在传播角色方面,为大众代言功能缺失,角色错位。在传统的舆论环境下,主流媒体以其官方、权威的优势,扮演着为大众代言的角色。然而,在新的舆论环境下,面临着表达自由、传播迅速的网络媒体( 括自媒体)的冲击,以及传统体制、机制的局限,部分都 市主流媒体对大众的回应不仅不及时、关切不够,而且 常会出现角色错位、主观武断、以偏概全等问题,难以 实现对网络媒体的引导。在2016年被热炒的丢肾 事件中,安徽《新安晚报》未经深入调查,相信当事 人的一面之词,认定是医生偷肾,结果在事实澄清( 萎缩)后,引来全社会对其公信力的质疑和批评。

其四,在传播效果方面,忽视传播过程的不确定 性、报道偏差。前面提过,由网络而起的舆论事件因其 源头、过程的不确定性及网民情感情绪的掺杂,容易发 生反转性变化。主流媒体若未经深度调查和持续跟 踪,对正在变化中的网络舆论事件报道偏差,妄下结 论,就很容易陷入争议的漩涡。2016年备受争议的 “罗尔事件中,当罗尔与P2P公司合作名下多套 等事实陆续被披露后,先前部分主流媒体及网站纯 粹从公益慈善角度进行的关注和报道就显得以偏概全,难以服众了。

其五,在传播手法方面,传播语态老化,形态僵化。 人民体”“新华体”“联播体等传统报道语态的长期影响,主流媒体的传播语言、手法、形态等都显得过于老化、僵化,缺乏有温度、接地气的新闻作品。而在网络舆论环境下,传统主流媒体的服务对象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沉默的大多数,而是互联网时代具有互联网思维,拥有选择权、主动权和话语权的清晰的 个体,传统的传播语态以及传播手法面临严峻挑战。

四、对策:全媒融合变革,凝聚社会共识

按照勒温场论的思想,实际并不存在所谓对立 的舆论场,而是不同的舆论表达型构了我们的舆论场。 在新的舆论环境下,主流媒体尽管面临去中心化的威 胁,但它依然会在舆论的形成过程中,发挥引领、辐射 等重要功能。新的时代,全媒融合变革,凝聚社会共识 成为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

1.  重塑传播理念,发挥优势,占据主动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准确是公信力的保障,在热点 事件的传播报道中,真相与价值观的引导远比速度更 重要。社交媒体时代的广大受众,早已不满足于信息 的及时与海量等表面意义,他们更需要掌握一系列信 息背后的事实真相与深层原因。@根据“2016中国信用 小康指数媒体公信力调查的结果:受访者认为 公信力最强的是电视,其次是报纸。可见即便在社交 媒体广泛影响舆论的今天,主流媒体在受众心目中依 然是最具公信力的。在各类重大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 中,主流媒体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职责和价值更 显重要。 公信权威是主流媒体的核心优势,深度报道是主 流媒体的竞争法宝。在热点事件的报道中,主流媒体 虽然速度较网络媒体、自媒体慢一些,但胜在更客观、更深度、更理性。经历过社交媒体人云亦云的多级传 播后,主流媒体的权威报道就成为引导舆论走向、占据 传播主动权和舆论阵地的关键。快速反应,但不随波 逐流;主动报道,但力求客观真实,这是主流媒体在新 的舆论环境下的核心传播理念。

2.  改革传播机制,快速反应,融会贯通  

主流媒体要融入网络媒体,发挥主导功能,首先 是进一步优化完善对热点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明确 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善于运用媒体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引领舆论、推动工作。因此,主流媒体要进 一步建立与政府机关、机构及社会组织的密切沟通 机制。尤其是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主流媒 体要借鉴互联网公司的管理思路,在内部逐步探索 建立组织机构一体化、传播体系一体化的扁平、高效管理架构和运作流程。尽快建成适应全媒体传播需 要的内容生产机制,真正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道传播的中央厨房模式。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3.  创新传播内容,主流引导,个性表达

无论媒体如何变化,内容始终为王。不同的媒体 平台,受众很多是重叠的,不同的舆论环境,受众的情 感需求也是共通的,主流媒体的网络舆论内容既要传 播主流文化,又要满足个性需求,找到主流与个性的最 大公约数。

首先是从主流文化中选择能让主流网民产生情感 共鸣的议题。新的舆论环境下,主流媒体不能被网络 媒体裹挟,人云亦云,而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能激励人心、温暖向上的内容, 再通过随和、生动、有温度的亲民语态,引导、争取积极 向上的大多数。其次是不断丰富传播作品的类型和表达形式。网民的信息需求和兴趣点是多元而个性的, 主流媒体要积极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新闻作品类型 和形式,让更多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乐于接受主流的 声音。 2016G20峰会期间,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微视 频《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天》,以平民视角,平实语态讲述了总书记15小时参加19场活动,日理万机的一天。视频上线不久,在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上总阅读量超784万, 点赞量是日常新闻的十余倍,微博话题习近平的一天” 占据微博社会类排行榜第二位。视频内容符合主流导向, 表达形式契合主流民意,实现了导向和民意的共鸣。

4.  搭建传播平台,构建矩阵,科技先行

内容传播离不开平台,主流媒体要在网络舆论发 声,就必须搭建新的传播平台。当前,各主流媒体均开 始构建三微一端”(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的网 络传播矩阵,这些新兴的主流媒体兼有传统媒体的 “主流属性和网络媒体的草根属性,是打通所谓 “两个舆论场的理想媒介。无论是在两会”“9·3 大阅兵等重大活动中,还是在天津港爆炸”“东方之 星沉船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主流媒体三微一 的报道都让网民第一时间听到了主流的声音,形成 了良性互动。此外,云平台、全网互动直播、3D、无人 机、机器人、智能采编分发工具等新闻报道传播技术已 经广泛运用,VRAR、沉浸式新闻报道等下一代传播技 术也即将流行。以新科技为支撑,注重精准传播、互动 分享服务,主流媒体在网络舆论的发声与引导作用才 能真正落到实处。

5.  锻造传播团队,培养V”,提升素养

主流媒体要主导网络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培养、 引进和锻造具有互联网精神的人才队伍是核心工作。 首先是培养意见领袖团队。意见领袖在人际传播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他们是大众 传播二次传播的中枢和起点,是网络舆论中不容忽 视的影响因子。主流媒体聚集了大批知名记者、编辑、 主持人,他们中有不少是社交媒体上的意见领袖,俗称 “V”,整合他们的影响和观点,将有助于主流媒体在 网络舆论的发声。

其次是提升全员媒介素养,锻造一专多能的全媒 体人才。主流媒体要融入网络舆论,团队必须具有互联网思维。打造一支熟练运用各种新媒体传播手段的 全媒体记者、编辑,锻造一批熟悉互联网传播规律的全 媒体管理团队,提升全员的内容创新能力和融合思维, 提高主流媒体在网络舆论发声和引导的水平,凝聚社会共识的能力才能有效提高。

五、余论

在当今复杂的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已经不能简 单被看作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意见表达,而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化社会情感结构之上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传播新格局。主流媒体、网络媒体在其中也不再是两种 相互割裂、彼此独立的舆论场,而是在互相融合、互相利用中求同存异的两个同心圆。善于发声,有效引 导,凝聚社会共识,发挥主渠道作用,将是新的舆论格局下主流媒体的使命和目标。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