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立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8-07-31 编辑整理: 魏红 宁薇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实现办学体制创新,对非公立高校的自身发展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文章对全国范围内非公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概况及发展空间进行综述;总结了中外合作办学中报和管理中的有效对策;旨在为全国非公立高校基于实际,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非公立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对策

一、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及“一带一路”战略,“中外合作办学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探索起步,到90年代的迅速发展直至现在的稳定发展”,已经历了30多年的进展历程。作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外合作办学推动了办学体制改革,丰富了人才培养途径,满足了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立高校已逐步从规模发展期过渡到内涵发展期。为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非公立高校必须凭借自身特色与国际化发展,逐步缩小与公立高校在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上的差距。因此,有关非公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全面研究,对其长足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实际意义。

目前,国内以非公立高校为对象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较少,如“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满意度分析”等。研究偏重结果且不够全面,未能总结非公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也未能针对现状深入探讨对策。国外相关研究注重学生国际交流和学校国际合作两个方面,类似普通校际合作联合培养,与中外合作办学有一定差异。

二、非公立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至今,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其中非公立高校746所:含非公立本科高校417独立学院265所、非公立专科高校318所、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本科9所及中外合作办学大学专科2所。截至2017216日,全国共有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0所、项目930项。截至201783日,全国有18所独立学院与23所国外大学合作,举办了30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1所民办高校与13所国外大学含港澳台地区大学合作举办了15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独立学院仅占独立学院总数的679%;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民办本科高校占民办本科高校总数7.24%

合作专业主要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专业、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工业设计、物流管理、建筑学等文、理、工科。按照工商管理类、电气信息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经济类国金、国贸、财政、金融、会计、其他类艺、教、农、医、工分类,分别为6、731217个,各专业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专业主要集中在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的文科类,急缺的医药类以及其他尖端领域的专业则较少或没有。

 

全国非公立高校的45个中外合作项目,在地域分布上,位于东北地区12个,华北地区2个,华东地区22个,华南地区4个,西南地区1个,华中地区4个;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位于华东地区。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独立学院中,389%为成立较早的老牌独立学院[2000之前成立],相对而言办学时间较长;667%的独立学院校本部为“211”、“985”或“2011计划”高校。外方合作大学按从多到少排列依次为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日本、加拿大、奥地利等见图2。36所外方大学中,472%在中国有2个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得知,全国范围内非公立高校中举办申办中外合作办学的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少;地域分布上东北、华东地区居多,属重工业及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独立学院校本部为“双一流高校”“211”、“985”及“2011计划”的大学占一定获批优势;方合作院校上也以英美等英语语言发达国家为主,近50%具有中外合作办学经验。

 

由此可知,非公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机构及项目数量少、地域分布不均衡、中方院校实力较弱、部分专业欠缺、外方合作大学选择具有一定局限性等问题。因此,非公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尚有较大发展空间:数量上有待继续增加;地域分布上有待更加平衡;申办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积极性、参与度有待增强;外方合作院校地域可进一步拓展;举办专业可适当向机械工程、医学、农业等方面倾斜。

三、非公立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对策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日益成为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支持因素和重要特征,对当地教育现代化及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它引进了国际比较参照系,改善了办学条件,并增强了教育多样性与选择性。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非公立高校与外方机构应重视彼此合作关系及要素见图3,同时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成功申报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从而有效利用国外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综合性人才。

 

(一)精选合作大学及专业方向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要求“外方合作办学者应为国外高水平大学以及具有优势学科的大学”。非公立高校一般办学历史短、积淀少,与公办大学有不小差距,很难寻找到国外知名高校合作,但可以通过打造自身特色、借助国内高校共享资源、凭借当地政府引荐、利用地区整体宣传优势等,与国外较高水平大学建立关系,重点考虑其强势学科,或靠近“应用技术型”专业方向迎合社会需求。尽量扩大合作范围,除北美、英澳德外,还可考虑南美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亚洲、中东欧等地区的国外高校。另外,国外合作院校最好具备较为丰富的国际合作办学经验。

(二)注重师资交流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具备相应的师资,教师既需具备专业知识,又需外语水平高、了解中西方教学方式差异。除积极引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外,非公立高校应重视培养优秀的一线自有教师,派送教师赴国外大学进修访问,实地考察并共同研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课件、考核方式等。同时通过协商,中方教师可在国外合作大学开设与中国语言文化或中方院校特色专业的相关课程,由此实现教师自身发展、中国文化交流与中方高校特色专业宣传,为中外双方共同承担合作课程打下基础。

(三)引进吸收教育资源

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在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办学促进了中国高校与国外先进大学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重要途径。”除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外,教育资源还包括名牌大学、精品课程、资深教授、先进办学模式及管理模式等。非公立高校在科研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应保持与时俱进、合理引进,以我为主,包括按照一定的计划有效吸收国外原版图书、专著、论文等资料,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课程辅导、活动辅助等方式提高学生外语水平;通过小学期提前预习、开设专业先导课等方式让学生尽早熟悉国外专业课程,为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加大经费投人

与传统办学相比,中外合作办学成本较高,且非公立高校尚无国家经费支持。为保证学生质量和师资培养等,非公立高校投资方应在教学资源设施方面增加投入,营造良好的国际化学习氛围;同时,高薪聘请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壮大师资队伍,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拓展合作

非公立高校应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加强院校间、区域间及国内外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可联合多所国内大学共同申报中外合作办学,例如仿效“黑龙江大学、黑河学院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合作举办教育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亦可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契机,考虑沿线国家,选择与国外一些有多个校区或大学联盟合作,由“一对一”变为“一对多”,例如仿效“中国民航大学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法国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举办的“航空安全管理”硕士研究生项目,从而扩大国外教育资源的可用范围,在师资、课程、教学方法、体系等方面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六)响应国家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工作”。非公立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抓契机,制定可行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方案,通过利好政策获得国际化办学支持,力争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结语

各种国际教育交流形式中,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能较快促进学校、地区甚至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途径。在综述全国范围内非公立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概况的基础上,文章从非公立高校自身及外部相关机构、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旨在为非公立高校基于实际,成功申报和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提出可行性建议。与此同时,非公立高校只有以开放的眼光,坚持特色建设,才能有资本、有能力与更多、更好的国内外大学开展交流合作;才能更好地对中外合作办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创造品牌,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打造一个全新的国际化舞台!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