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视频中教师画面的形式因素分析——以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爱课程”为例

时间:2018-05-09 编辑整理:徐鹏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教师形象在教学视频中的出现,有助于营造“类课堂”的教学氛围,增强课程的代入感,提高学习者的专注度。文章以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爱课程”为例,通过对该平台上211 门含有教师画面的课程教学视频进行分析,将教师画面的类型归纳为套嵌类和实录类两种。随后,文章探讨了教师画面中亮度、色度和构图等形式因素对学习者的心理影响,并重点介绍了形式因素在视频摄制中的运用。分析教学视频中教师画面的形式因素,对于当下在线开放课程的完善和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教师画面;形式因素;视频制作技术;“爱课程”

引言

与传统精品课和资源共享课的全程录像不同,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视频以非实时的点播方式,打破了课堂教学固定时间和特定空间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利用碎片时间自由学习的可能;同时,它以全能视角镜头组接或镜头内场景调度满足了学习者的心理预期和教学内容的展示需要,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要求。然而在网络环境中,由于开放式教学缺少传统课堂教学的纪律约束,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呈现出间隔化和随意化的倾向,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学习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形象的出现能够增强视频教学的代入感,使学习者获得接近于现实课堂的学习体验。2017 年5 月,笔者通过网络问卷,随机调查了H 省J 市3所高校的186 名在校生,结果显示:有76.9%的学生认为教师出现在画面中“有必要”,有66.7%的学生对教师画面截图的评分在3 分及以下(共5 分)。2017 年7 月,笔者通过统计“爱课程”平台上的在线开放课程,发现共有211 门课程的教学视频中含有教师画面,占在线课程总数的83.73%。由此可见,教师画面的重要性得到了学习者和教学视频开发者的双重认可。基于此,本研究以在线开放平台“爱课程”为例,归纳目前教师画面的主要呈现形式,分析教师画面形式因素对学习者心理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在线开放课程的制作水平和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教师画面分类

“爱课程”中出现教师形象的211 门课程进行分析,本研究将教师画面的类型归纳为套嵌类和实录类两种(如表1 所示),两种类型的课程在数量上大致相当。在统计过程中,由于制作方式存在交叉,故本研究以视频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画面为准。

1 套嵌类

套嵌是利用后期特效,将前期分别录制的教师授课镜头与课件镜头(录屏或视频、动画)拼接于同一画面中的制作形式。从视觉呈现上看,教师在套嵌类画面中以课件为背景或与课件共用背景,教师以半身像呈现。按照后期制作的方式,套嵌类画面可分为抠像式和分屏式——抠像式是将前期蓝箱或绿背实拍的教师画面采用键控特效抠蓝或抠绿,并叠加其它画面作为背景的剪辑方式;分屏式是缩小教师画面尺寸,放置于背景画面之上的剪辑方式。

 

2 实录类

实录是对课堂授课场景的真实记录,实录类画面可分为调度式和交叉式。其中,镜头内场景调度采用变化单机拍摄的不同角度和视距,连续展现教师与课件或环境之间的画面关系;调度式可采用运动长镜头或固定长镜头的拍摄方式——运动长镜头适合在空间范围较大、方便摄像机位移的场地使用,如大型录播室、报告厅、阶梯教室等;固定长镜头对拍摄场地要求不高,人力、物力消耗较小,故应用范围较广。而交叉剪辑是以教师授课录音为线索,切换展现课件的录屏镜头与多机拍摄的教师授课镜头;交叉剪辑能够通过剪辑率的变化,创造出除教师授课节奏之外的画面节奏感,因而对后期剪辑的要求较高。

形式因素对学习者的心理影响

随着学习者审美水平的提高,确保教学视频画面的优质效果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中,亮度、色度和构图是决定教师画面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

1 画面亮度

亮度是被人眼首先感知的元素。由于拍摄方法的不同,画面可分为高调、低调和灰色调三种不同的影调。其中,高调画面既能给人以光明、纯洁、轻松、明快的体验,也能够营造出肃穆和素淡的气氛;低调画面的感情色彩强烈且深沉,适用于表现性格内敛的人物和深沉的艺术气质;灰色调画面则通常用于表现空灵的自然风景。因此,高调画面比较适用于客观分析类的课程,低调画面比较适用于主观审美类的课程,而灰色调画面不适用于课堂教学。然而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光线、人工光源、拍摄技术等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局部画面曝光过度或不足的情况,造成画面细节的丢失和色彩的失真,从而影响学习者的视觉感受。而利用直方图显示对画面亮度的分析(如表2 所示),可以为后期整体和局部的亮度矫正提供参考。

 

2 画面色度

色彩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视听语言元素,其画面影响力远胜于图形和线条,甚至能够弥补画面构图的缺陷。在教学视频中,几种主导色彩所形成的颜色倾向决定了画面的色调,使学习者产生暖或冷两种基本的色彩感受。其中,暖色调以红、黄、橙、棕等为代表,能够使人产生温暖、亲切、热情的主观体验;冷色调则以青、蓝、绿、紫等为代表,能够使人产生清凉、稳重、安静的主观体验。而无论采用何种色调,教师作为整个画面的重心,都需要区别于背景色彩的配比。而利用矢量图显示对画面色度的分析(如表3 所示),可以为后期颜色矫正提供参考。

 

24 色孟赛尔色相环中,如果前后景色彩均在90。范围内(类似色),那么这两种颜色较为接近;如果前后景色彩为180。直线关系(互补色),那么这两种颜色的排斥感最强烈;如果选择色相间隔为90。~150。内的色彩(对比色),那么这两种颜色既具有较强的分离感,又能够产生较为明快的心理感受,较适合人类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需求。另外,黑色、白色、灰色等消色可以与任意一种颜色搭配,使整体色彩既温和又有层次感。

3 画面构图

在教师画面中,教师形象与背景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教师以垂直线的形式(坐姿或站姿)稳定整个画面。若想在二维的视频平面中表现出现实的三维空间感,就需要考虑摄像机与教师、教师与背景之间的远近、角度等因素。

1)教师形象在画面中的位置

教师是教学视频画面的重心,但并不一定是中心,教师形象在画面中的位置需要根据视觉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在被调查的211 门课程的教学视频中,教师处于画面中央位置的课程有186门,占总量的88.15%。这种被普遍使用的构图模式的确能够起到突出教师形象的作用,但是长时间使用该构图模式极易造成学习者的视觉疲劳,尤其是缺乏场景和景别转换的单机位实录更是如此。在教学视频拍摄中没有固定的画面安排模式,但可以借鉴电视摄像的方式,如三等分法、九宫格法、对角线法等。通过实验对比,三者在实现突出主体作用方面的效果接近。

2)教师形象在画面中的大小

教师形象在画面中的大小受景别(即教师形象在取景框中呈现的范围大小)的影响。虽然学习者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相对固定,但学习者能够通过教师景别的变化感受到不同的视距,从而影响对画面的关注重点。景别由大到小的变化使得安全距离逐渐缩短,学习者在画面中得到的感知元素也随之减少,画面强加给学习者的主观情绪则越来越浓,故景别由大到小的变化(客观→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主观)意味着从理性到感性的递进,反之同理。基于此,不同学科的教学视频应在景别的选择上有所侧重。此外,景别由大到小的变化还能起到引导关注的作用,所以即使是在同一门课程视频中,教师形象的景别也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授课节奏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形象的大小与其在画面中的重要程度正相关。本研究以画面横竖三等分线为测量标准,统计了不同类型中教师形象的比例,所得结论与杨九民等的研究结论一致:在交叉式画面中,教师的讲授是画面的重点,因此教师形象以中景的1/3 比例最为适合学习者观看;在抠像式的画面中,教师授课和课件展示同等重要且互为补充,因此教师画面多以近景的2/9~1/3 比例出现;而在分屏式和调度式画面中,课程以突出课件内容为主,教师形象退居到次要位置,因此教师画面多以远景的1/9~2/9 比例出现。

3)教师形象在画面中的角度

作为影视语言的特殊表达,视频中的视角与现实中的视角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屏幕的画框限制了人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可能,人们只能透过屏幕接受被设定好的特定视角。在被调查的211 门课程中,有192 门课程的教师形象垂直于摄像机拍摄角度,这种角度是表现严肃、庄重气氛的首选,但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①教师形象缺乏动势,不利于画面气氛的活跃;②画面缺乏明显的方向性,缺少能拉长画面的空间感。在符合影视语言逻辑的前提下打破传统的拍摄方式,能够给学习者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如斜侧角度的画面既能够利用倾斜线条的不对称,形成主与次的对比;又可以利用对角线的延伸,增强画面的透视感和立体感。另外,摄像机拍摄方向与背景是否垂直,也会影响到画面的透视性和空间感的表现。

形式因素在视频摄制中的运用

尽管教学视频中所有镜头都是对课堂教学的真实反映,但是拍摄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决定画面意义的生成和教学效果的呈现。因此,摄制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视频时,一方面需要考虑光线、色彩、构图等因素,另一方面也需要采取多机位、多角度、多景别、多运动的方式,甚至需要多遍摄录,以便为后期剪辑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1 光线的运用

不同场景下的光线条件各不相同,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应根据需要布控灯光。

教室中的光照条件无法满足视频摄制的要求,原因可能在于:①教室受自然光的影响较大,室内光照分布不均,且会随拍摄时间的变化而变化;②教室中的桌面、墙面等被摄物的反光率较高。因此,视频课程的录制最好选择在布光合理的演播室中进行,即使选择在教室中录制视频,也应采用5500K 左右的中间色温光源,并在教室窗户反向的一侧架设灯光,对教师进行侧面补光。另外,在后期编辑中使用PPT 合成的画面,以弥补投影亮度较高造成的局部曝光过度。

演播室不会受到自然光的干扰,但仍需设置以下人工光源:①主光光源,即在正对着教师的摄像机侧后方位置放置主光灯,用以控制整个场景的亮度;②辅光光源,即在摄像机的另一侧设置辅光灯,对教师的面部进行补光;③轮廓光源,即在教师身后的一定高度照射教师全身,使之与背景分离开来;④背景光源,即在蓝绿幕布前拍摄时,有必要对背景画面补光。

另外,在书房、办公室等环境中录制教学视频时,需要在教师上方设置主光和辅光搭配的灯组,主光灯的亮度要高于辅光灯,同时悬挂遮光窗帘控制自然光线。

2 色彩的运用

教师和背景在色彩的选择上要遵循协调的配色原则,即主体元素之间的色彩对比不宜过于强烈或接近。

在以教师为主的画面中,背景和教师是画面的主体元素,背景比较适宜采用低明度色、低纯度色等易于使人产生重感联想的颜色,从而使学习者获得庄重、沉静和质朴的心理感受;前景中的教师衣着则应考虑采用明度和纯度较高的色彩,从而使学习者产生温暖、灵活和柔和的心理感受。作为教师形象的延伸,前景中讲台的颜色也应与背景有所区分,可以采用明度高的中性色,以带给学习者轻快、活泼、光明、希望等印象和积极的心理暗示,消除沉闷感。另外,消色可作为通行色,与另外一个主体元素的颜色相搭配而无突兀之感。

在抠像式、分屏式和调度式的教学视频中,课件是画面着重展示的内容,适宜采用明度较高的颜色。此外,画面中的主要颜色不宜超过四种,否则会造成学习者视觉上的混乱。

3 构图方式的运用

教学视频的构图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画面审美的生成,还会形成不同的表现重点,从而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力。除了教师位置可借鉴电视摄像的方式,还需要灵活运用拍摄高度与角度、景别、运动镜头等手段。

1)拍摄高度与角度的运用

由于在线开放课程以展现教学活动为主,因此采用水平高度拍摄较为适宜。但在某些特殊场景下,也可以采用仰拍或俯拍的拍摄方式,如为了突出教师形象或表现教师的授课艺术,可以适当加入对教师全景或中景的仰拍镜头;为了演示教师的具体操作,可以采用特写的俯拍镜头。但不管是仰拍还是俯拍都只是视听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仍需要穿插在平摄镜头中使用,用以协助教学表达情绪和完整画面的叙述逻辑,而不能喧宾夺主。

在采用水平高度拍摄时,可交叉采用正面、侧面、斜侧面拍摄的方法。其中,正面拍摄是教学视频使用最广泛的拍摄角度,有利于表现课堂教学的严肃性和展示课件的内容,但也限制了学习者的视线向纵深发展,使画面显得呆板,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因此适当插入其它拍摄角度或不同景别的镜头,可以有效调节画面节奏。侧面拍摄适用于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场景,可以同时显示双方的动作神情,扩大画面的信息量,满足学习者的好奇心理。斜侧面拍摄则可以使镜头前的人物或课堂场景产生形体透视变化,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立体感和课堂的空间感。

2)景别的运用

虽然学习者与屏幕的距离是固定的,但是教师景别的变化可以让学习者在脑海中想象出不同视距的课堂情景,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融入课堂的学习气氛之中。目前,在线开放课程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缺少景别的变化,尤其是在教室中拍摄的实录式视频,其一镜到底式的全景记录非常容易使学习者失去视觉中心,从而影响其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表现教师与授课环境关系的全景,可以用作开篇、结尾或穿插镜头,而不能大篇幅地使用。

教师画面应以符合人们日常观察事物习惯的中景镜头为主,并适当、适量穿插表现教师胸部以上的近景镜头和重要细节的特写镜头。中景镜头不仅可以为教师的肢体语言提供画面空间,还可以让学习者产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感觉,有助于还原真实的课堂情境。传达情绪的近景镜头和引导关注的特写镜头,可以作为避免学习者视觉疲劳的有益补充,同时可用于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另外,还可以利用特写镜头替代重复或纯过程性动作,如以学生的目光特写镜头或教师写字动作的特写镜头来代替写作板书的过程。

3)运动镜头的运用

教学视频既不能突破录制空间的限制,采用大幅度的跟镜头、升降镜头;也不能为了增强画面的情绪节奏,采用激烈的急推、急拉镜头,否则会破坏教师授课的叙事节奏。但是,也并不能因此而否定运动镜头在创造视觉立体空间感方面的积极作用。

具体来说,利用推镜头可以将次要信息移出画面,逐渐放大主体形象,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视觉注意力和突出画面重点;以授课画面为构图中心的拉镜头,可以表现出课堂节奏由紧到松的变化和场景的多结构调度,常被作为教学视频的结论性或结束性镜头;摇镜头可以突破画面框架限制,建立起教师形象与课件画面的主观视线联系,引导学习者进行思路的转换;利用变焦镜头可以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实现视角场的变化,方便画面的构图设计;利用斯坦尼康或滑轨可以拍摄出移镜头,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出尽可能多的层次和大的纵深,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流动感;利用摇臂可以拍摄出升降镜头,表现出课堂场景的点面关系,常被用作起始镜头或穿插镜头;运用综合运动镜头则能够在一个镜头中连贯记录授课的完整过程,丰富画面的信息量和自由的视点,产生复杂多变的画面造型效果。

结语

以视频教学为主的在线开放课程是教学方式的重要变革,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和视频制作理念。随着课程数量的增长,学习者自由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大,在线开放课程必然会呈现冷热分化的趋势。因此,从学习者视觉体验的角度出发,遵循视听语言规律的基础,不断完善和创新在线开放课程的表达方式,对于提升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本研究对教学视频中教师画面的形式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当下在线开放课程的制作提供参考。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