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学报》

期刊收录: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万方收录(中)
  •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国家图书馆馆藏
  • 知网收录(中)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维普收录(中)
立即咨询
《地震工程学报》为地球物理学类核心期刊,综合因子为:0.524,被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收录。地震工程学报重点报道地震工程学,结构地震工程和地震科学研究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
  • 主管单位: 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 兰州地震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 国际刊号: 1000-0844
  • 国内刊号: 62-1208/P
  • 出版地方: 甘肃
  • 邮发代号: 54-28
  • 创刊时间: 1979
  • 发行周期: 季刊
  • 期刊开本: A4

《地震工程学报》(季刊)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主办。获奖情况:中国地球物理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地震局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地震工程学报》本刊以报道和交流西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步为宗旨。主要内容有:地震基础理论(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震地质学、流体地球化学、地震工程学、灾害学等),地震观测技术与预报方法,工程项目的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工程探测、工程抗震、防震减灾规划措施,以及相关交叉学科。适合广大地震工作者、防灾减灾部门管理人员及相关地球科学工作者阅读。

《地震工程学报》封面

刊物荣誉

被国内《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统期刊群》、《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和《CEPS 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等收录。

中本刊所发表的论文多次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和转摘,影响较大。2006年,本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8年,本刊被全国高职成高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职成高学报核心期刊。窗体顶端

办刊宗旨

本刊以报道和交流西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步为宗旨。主要内容有:地震基础理论(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震地质学、流体地球化学、地震工程学、灾害学等),地震观测技术与预报方法,工程项目的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工程探测、工程抗震、防震减灾规划措施,以及相关交叉学科。

《本刊坚持“立足首都郊区、面向全国城郊”、“立足本院、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体现都市农业研究和职业教育的主题特色,走理论建刊、实践建刊和质量建刊的特色办刊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突出实践性、地方性、民族性和学术性。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突出实践性、地方性、民族性和学术性。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读者对象

适合广大地震工作者、防灾减灾部门管理人员及相关地球科学工作者阅读。

收录情况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

获奖情况

中国地球物理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地震局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地震工程学报》往期回顾

 《地震工程学报》往期回顾

《地震工程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地震基础研究

(1)基于Hyposat方法的辽宁地区地壳一维速度模型研究

王承伟[1];王晓睿[2];李恩来[1];王淑辉[1];梁一婧[1]

(7)基于GPS资料分析银川盆地地壳运动特征

刘雷;朱良玉;蒋峰云

(14)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应力场及变形特征

杨云;王维;王俊菲

(20)青海贵南南断裂活动性初步研究

殷翔[1];刘兴盛[1];黄帅堂[2];蔡丽雯[1]

(25)桐柏断裂地震勘探资料研究

范强;冉志杰;周月玲;孟立朋;边庆凯

(35)断层气方法对日喀则地区活断层探测及活动性初步判定

任峰;邵永新;姚新强;张文朋

地震预测研究

(43)四种方法对四川九寨沟7级地震的初步回顾预测

郭增建;郭安宁;赵乘程

(46)华北成组地震前地电阻率小波能谱分析

张国苓;乔子云;贾立峰;罗娜

(53)基于AHP的新疆天山中东段中强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及效能评估

张琳琳;聂晓红;郭寅

(60)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深井地电观测网点异常及其特征

孟凯

(65)山西运城4.9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特征分析

罗翔飞;李真;李德庆;李勇江;谢汝一;贾宇鹏

(72)2016年10月20日射阳MS4.4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特征及其前兆机理分析

缪阿丽[1];周志华[2];叶碧文[1];王维[1];沈红会[1];张艺[1]

(79)唐山4.2级地震前易县地震台形变异常特征

王慧[1];李均良[1];刘海[1];王鹤华[2];张海洋[3];王萍[4]

(83)宁夏地区重力场变化与2012年永宁MS4.6地震

谢汝一;秦建增;李洋洋;郝鹏飞;孙军伟

(88)青海北部及邻区地震平静对中强地震的指示意义

马茹莹;王培玲;苏维刚

(94)汶川地震前宽频带信号的疲劳损伤分析

吴维青

观测技术研究

(97)日本9.0级地震甘肃地下流体资料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张昱;吴建华;陈瑶;冯建刚;曹玲玲;李春燕;郑卫平

(102)福建地震台网接入的台湾台站场地响应研究

段刚;巫立华

(109)地表流体变化对跨断层形变观测的影响

崔泽岩;张肖

(113)新疆和田小孔径台阵监测能力分析

周玲

(117)河北昌黎台地电场数据与固体潮的初步研究

王倩[1];韩小宾[2]

(121)临汾台地电阻率趋势下降有限元数值分析

宁亚灵[1,2];王利花[3];程紫燕[1,2];吕海杰[4]

(127)深井地电阻率观测装置构建及其近场干扰测试

梁浩东[1];安海静[2];谢宏[1];孟昭辉[1];李贤[1];李燕[1]

(134)一种简易前兆观测室温、湿度环境监测设备研制

韩军

(140)AlphaGUARD P2000便携测氡仪野外观测影响因素探讨

胡婷婷;马城城;李伸亮;倪俊珺;汪世仙

(144)井水位气压响应滞后计算方法比较

李悦;王熠熙;姚会琴;邵永新

(149)基于MATLAB的形变数据处理与自动成图系统设计

杨锦玲;王青平;关玉梅;洪旭瑜

(154)辽宁岫岩一号井水温数据分析

刘佳丽

(161)河北黄骅井水位阶变异常研究

尹宏伟[1];张子广[2];韩文英[1];梁丽环[1];李凤[3];刘静[3]

(168)地震台站综合防雷技术

全建军[1,2];郑志泓[2];郑永通[3];方传极[2];陈美梅[1];刘水莲[1];赖见深[2];刘礼诚[1];陈珊桦[4];龚薇[2]

(179)抗震卫星通信地球固定站的设计与研究

徐年;陈飞;章熙海;肖飞;高飞;李伟

(184)武汉城市圈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台网建设与讨论

陈志高[1,2];杨江[1,2];夏界宁[1,2];黄俊[1,2]

(189)轨道交通地震监测及预警系统现状分析

肖木洋

(195)十堰市农村房屋震害预测研究

何申海[1,2];王秋良[1,2];龚平[3];郑水明[4]

(202)四川筠连M_S4.9地震震害特征及致灾因素分析

肖本夫;毛利;罗安元;祁玉萍;梁厚朗;格桑扎西;刘杨

(209)模拟地震实验(体验)平台建设研究

吴晨;吕春帅;张昊;王纪强;宋文杰;田丹;杨乐

(214)地震救援现场应急通信体系研究

王纪强;吴晨;宋文杰;房晓亮;宋金龙;尹玉振;王强

(220)甘肃三次历史地震现场调查史料补充

张超美[1];宋利萍[2];雷中生[2]

(224)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地下空间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丁德云[1];赵继[2]

(232)大直径桩波动方程可打性分析及应用

郭全生[1];王向平[1];付永刚[1];韩亮[2]

(236)常州市城区土层剪切波速与土层深度关系分析

王金艳;侯莹

(241)地震标准复审工作研究

宫玥[1];林碧苍[2];卢海燕[1];付慧仙[2]


栏目设置
论文、综述评述、短文、研究简报、争鸣园地、会讯、书证
投稿要求

一、文题

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的最主要内容,且便于检索,一般不超过20字。题名中的名词术语应标准化。

二、作者简介

位于文章首页地脚,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略)、籍贯、单位、职务、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三、摘要和关键词

文章正文前必须有中文摘要、关键词等。摘要一般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结果和结论可合并,字数一般以200字以内为宜。关键词可选3~8个。如果需要,请同时附上英文摘要。

四、正文

1标题层次的划分,一般为3~4级。第一级标题1;第二级标准1.1;第三级标题1.1.1;第四级标题1.1.1.1,依此类推。各级标题序号均用阿拉伯数字左起顶格书写,除结论部分外,第一、二级层次要有标题。有标题时,在编号后空一格写标题,另起一行(缩两格)写具体内容。标题应简短明确,以不超过15字为宜,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2图:图上符号要清晰注出,所视部位与背景对比度要大。图上符号与正文完全一致,函数图的纵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要注出其中文名称、代表符号及法定计量单位(与坐标位置平行写出)。例如:重量m/kg,图纸不要贴在稿纸上,所有的图必须在文稿中留出相应的位置,并写出图号(全文连续编号)、图题和图注,图题要有自明性。例:“试验安排”应具体写为“×××××试验安排”。

3表:务必使表格科学、简洁、自明,按国际要求采用三线表,表头不允许有斜线。物理量的中文名称、代表符号及法定计量单位三项要著录齐全,如:压力P/Pa。

4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序号按先后连续编码,并置于方括号([])中作为右上角码注出,如参考文献序号作为文句的组成部分,则不作为角码,如:“方法见文献3”

五、参考文献和注释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于文后。文献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3]……),要在文中标出序号的位置(右上角标)。

用户评论

请登录后再使用评论功能

去登录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