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期刊收录:
  • CA 化学文摘(美)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Pж(AJ) 文摘杂志(俄)
  • 万方收录(中)
  •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国家图书馆馆藏
  •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 知网收录(中)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维普收录(中)
立即咨询
《地质科技情报》由中国地质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情报刊物,综合因子为:0.741,被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收录。地质科技情报报道科技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特...
  • 主管单位: 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
  • 国际刊号: 1000-7849
  • 国内刊号: 42-1240/P
  • 出版地方: 湖北
  • 邮发代号: 38-130
  • 创刊时间: 1982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期刊开本: A4

《地质科技情报》(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大学主办。获奖情况:湖北省优秀期刊(各届,共4届);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地质科技情报》即时反映最新地学学术水平、科技进展和发展动向,报道科技前沿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本刊辟有“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工程地质”、“材料科学”、“环境地质”、“技术方法”等栏目。《地质科技情报》已成为广大地学工作者了解国内外地学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和交流地学最新成果的园地,成为地学界极具影响的学术情报刊物,并为国内外地学科研工作者所喜爱。

《地质科技情报》封面

刊物荣誉

被国内外权威性检索期刊和数据库如美国《CA》、《GeoRef》和俄罗斯《PЖ》收录,被国内多家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华艺数据库》、《地质文献数据库》、《古生物学文摘》,已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

中本刊所发表的论文多次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和转摘,影响较大。2006年,本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8年,本刊被全国高职成高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职成高学报核心期刊。窗体顶端

                                                                                                                                                                                                                                        《本刊坚持“立足首都郊区、面向全国城郊”、“立足本院、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体现都市农业研究和职业教育的主题特色,走理论建刊、实践建刊和质量建刊的特色办刊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突出实践性、地方性、民族性和学术性。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突出实践性、地方性、民族性和学术性。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读者对象

国内外地学科研工作者

收录情况

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Pж(AJ) 文摘杂志(俄);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文摘与引文数据库;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

获奖情况

2001年获第四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2004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期刊评比二等奖;2005年获第五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2006年获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7年获第六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地质科技情报》往期回顾

 

《地质科技情报》往期回顾


《地质科技情报》最新期刊目录

2018年 第01期目录

基础地质

(1)新全球构造观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杨巍然[1];姜春发[2];张抗[3];郭铁鹰[1]

(7)内蒙古白云鄂博群地层岩石地球化学:对浩尧尔忽洞金矿床层控机理研究

孙亮[1,2];张林[3];张海东[4]

(16)不整合带内部结构精细表征及其地质意义

林志鹏[1,2];单敬福[1,2];陈乐[1,2];孙千军[3];张坦[1,2]

(27)平湖斜坡带火山岩层发育构造环境及油气地质意义

唐贤君;蒋一鸣;张绍亮

(37)塔中北坡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缝洞方解石充填物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其对储层的指示意义

李映涛[1];张哨楠[2,3];韩俊[1];曹自成[1];黄诚[1];叶宁[4]

(46)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转换斜坡类型及其控藏作用

李洪博[1];王瑞[2];彭辉界[1];姜大朋[1];代一丁[1];刘丽华[1]

(53)坪北油田延长组储层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

王建[1];梁文川[1];龚鑑铭[1];张国威[2]

(61)河南济源下寒武统辛集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特征及成因分析

白万备[1,2];齐永安[2];郭英海[1];王敏[2];郑伟[2]

(69)塔中北坡顺南5井下奥陶统锶同位素曲线及地层划分

马庆佑;蒋华山

(74)基于应力场分析裂缝预测技术在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储层中的应用

王月蕾[1];陈学国[1];于洋[2];张燕[3]

(79)北秦岭宝鸡地区早志留世鸡冠崖高分异碰撞型花岗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徐通[1];郭岐明[1,2];陈清敏[1,2];王强[1,2];张拴厚[1,2];左文乾[1];任仓智[1]

(88)Fischer图解及其在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早奥陶世海平面变化中的响应

胡晓贤[1,2,3];樊太亮[2,3];高志前[2,3];吴鹏[1,2,3]

(96)新疆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西段基性侵入岩的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李江涛[1,2,3];何学锋[1,3];杨鹏涛[1,3];刘亮[1,3];梁斌[3];苏画[1];杨宇东[1];陈围[1];江辉[1];侯可军[4]

(108)渤中地区不同热解实验条件下的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

王军;王清斌;王飞龙;黄振;陈容涛

(115)页岩储层裂缝型孔隙定量预测的新方法

陈彦虎[1,2];蒋龙聪[2];胡俊[2];胡冬梅[3]

(122)东营凹陷民丰北带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沉积相带边界划分

邵绪鹏[1];张立强[2];靳久强[1];张立宽[3]

(128)南堡凹陷物源体系发育特征与优质储层形成

赵迎冬;张永超;王全利;王建伟;刁帆;杜景霞;周贺

(135)致密砂岩储层差异性成岩演化对孔隙度定量演化表征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_1储层为例

黎盼[1,2];孙卫[1,2];高永利[3];张茜[1,2];杜堃[1,2];白云云[1,2]

(143)昆北油田切12区E_3~1油藏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

左磊

(148)昆北油田切16区E_(1+2)油藏出水类型及原因分析

程家胜[1];徐娇[2];张毅[2];郑彬[2];孙晓军[2]

(153)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延长组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差异油气充注历史

吴悠[1,2];王海红[4];罗顺社[3];吕奇奇[3];李昱东[1];何维领[1]

(160)下扬子地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以萍乐坳陷二叠系乐平组为例

吴小力[1];李荣西[1];李尚儒[2];何攀[2];邓金辉[2];乔博[3];王建广[3];韦景林[4];井阳[4]

(169)鄂尔多斯盆地临兴A地区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

陈晓智[1];庞雄奇[2,3];邵新荷[2,3];姜福杰[2,3];刘铁树[1];李龙龙[2,3];郑定业[2,3];呼延钰莹[2,3]

(177)贵州遵义铝土矿(带)成矿条件及成因分析

朱永红;翁申富;李沛刚;赵爽;韩忠华;陈强;杨时强

工程地质

(184)基于状态划分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研究

刘勇;秦志萌;刘曼;刘烽博

(190)不同日降雨工况下万州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分析

王芳;殷坤龙;桂蕾;陈丽霞

(196)恩施盆地典型红砂岩斜坡破坏机理试验研究

杜毅[1];晏鄂川[1];肖尚德[1,2];柳万里[1];李庆伟[1]

环境地质

(204)多年冻土区河流溶解性有机碳输出的研究进展

安志宏[1,2];孙自永[3];胡雅璐[3];王烁[3]

技术方法

(212)全局性地震切片的拾取及其应用

李俞锋[1,2];蒲仁海[2];贾学成[3];刘彩芹[3];王飞[2];郭瑞川[2];樊笑微[2];李斌[2]

(218)地层切片技术在印度河盆地N井区的应用

杨建房;王红梅;陈旭;唐资昌;刘彩芹;张大伟

(22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并行模拟器及其应用研究

李毅[1];张可霓[2];胡立堂[1];康志江[3];张冬丽[3];赵艳艳[3];张允[3]

(231)SPE规则在储量和潜在资源量评估中的应用探讨

赵鹏飞[1];王庆如[2];王龙[1];杨茜[1];苑志旺[1]

(240)基于测井解释的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定量表征:以Q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为例

汪显栩[1];牟中海[1];张国成[2];徐良威[1]

(247)稠油油藏水平井过热蒸汽吞吐储层适应性评价

何聪鸽;范子菲;许安著

(252)煤系地层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研究和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气田太2段为例

齐宇;梁建设;柳迎红;陈思路;喻梓靓;蒋锐

(258)VTI介质瑞雷波频散曲线特征与对比分析

刘宇涛;刘江平;宋先海;覃瑞东;周红伟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简介

基础地质

发展中的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栏目设置
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材料科学、技术方法、地球信息科学
投稿要求

1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综述稿件特别应注意时效性,应具有个人见解和前瞻性,不发表科普作品、实验报告及读书报告。文章应精炼,全文所占版面字数不应超过8000字。

2来稿涉及国家保密问题的应提供作者单位的保密审查证明材料,图件涉及国界的应采用国家正式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绘制。

3来稿要求论点明确,主题突出,数据资料可靠,引用他人文献、资料、数据,必须列出参考文献。

4摘要应是反映论文核心内容的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具有自明性和独立性。

5文中计量单位应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6文中图和表应具有自明性,附图力求简明清晰,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必须写清楚,并与正文一致。图表应随文出现,并给出中、英文名称。

7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其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列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并标引在正文中。一般情况下,参考文献不低于20篇,其中2000年后的文献要超过50%,英文超过50%。作者项中应列出前3名作者,姓在前(全称)名在后(外国人名用缩写),多于3名作者的,只写前3名,后加“等”或“etal”。

用户评论

请登录后再使用评论功能

去登录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