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期刊收录:
  • 万方收录(中)
  •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国家图书馆馆藏
  • 知网收录(中)
  • 维普收录(中)
立即咨询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季刊)曾用刊名:西安工程学院学报;西安地质学院学报;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79年创刊,期刊荣誉为:Caj-cd规范获奖期刊,《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主要报道内容及特色本...
  • 主管单位: 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长安大学
  • 国际刊号: 1672-6561
  • 国内刊号: 61-1423/P
  • 出版地方: 陕西
  • 邮发代号: 52-280
  • 创刊时间: 1979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期刊开本: A4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本刊重点反映国内外地学前缘及交叉学科的高水平科技成果,突出西部重大地质科技问题的研究特色,将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最新与高水平地学成果推向国内外地学界。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报道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质、矿床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含生态地质和灾害地质)、资源勘查、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及地学领域的边缘学科,重点反映“西部大开发”中资源勘查、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工程地质等重大地质科技问题。主要栏目:基础地质、矿床地质、水文地质、地质工程、环境地质(含生态地质和灾害地质)、资源勘查、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封面

刊物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中本刊所发表的论文多次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和转摘,影响较大。2006年,本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8年,本刊被全国高职成高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职成高学报核心期刊。窗体顶端

办刊宗旨

坚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刊方向,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科技政策和出版法规,以反映中国地球科学领域最新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国内外地学学术交流,繁荣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技与地质找矿事业,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目的

                                                                                                                                                                                                                                        《本刊坚持“立足首都郊区、面向全国城郊”、“立足本院、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体现都市农业研究和职业教育的主题特色,走理论建刊、实践建刊和质量建刊的特色办刊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突出实践性、地方性、民族性和学术性。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突出实践性、地方性、民族性和学术性。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读者对象

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地学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专家、院校师生等相关人员

收录情况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

获奖情况

1999年,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9年,陕西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2006年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评优编辑良好奖、首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2008、2009年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教育部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奖、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往期回顾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往期回顾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2017年 第06期目录

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

(711)前寒武纪碎屑岩沉积作用时间的限定:沉积自生磷钇矿定年

张艳斌[1];李秋立[1,2]

其他

(720)《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8年度约稿函

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

(721)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下侏罗统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杜建军[1,2];张士安[1,2];肖伟峰[1,2];江万[1,2]

(735)东昆仑高压变质带榴辉岩和榴闪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动力学背景

国显正[1,2];贾群子[1];钱兵[1];弥佳茹[1];李金超[1];孔会磊[1];姚学钢[2]

(751)河北曲阳地区中佐伟晶岩脉中电气石原位硼同位素分析及其意义

侯江龙;王登红;李建康;王成辉;黄凡;陈振宇

其他

(760)热烈祝贺《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委毛景文研究员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

(761)泥岩化学压实作用研究进展

李超[1,2,3];罗晓容[1,2]

(773)从裂陷期到裂后期被动陆缘盆地构造-热事件

李刚[1];梅廉夫[1];郑金云[2]

其他

(786)热烈祝贺《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委侯增谦研究员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

(787)柴达木盆地达布逊湖北雅丹剖面沉积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李玉辉[1,2];郑绵平[2];赵小庆[2];王海雷[2]

(795)陕西勉略地区铧厂沟造山型金矿构造控矿特征

杨皓[1,2];王东升[2];王宗起[2];王立新[3];陈雷[2]

(807)水驱原油组分蚀变的地球化学响应及控制因素

常象春[1,2];孙婷婷[1];王悦[1];王涛[3];崔晶[3]

水资源与环境

(826)闽江下游及河口悬浮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龚松柏[1];高爱国[1];林建杰[2];朱旭旭[1];张延颇[1];侯昱廷[1]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委简介

 

栏目设置
基础地质、矿床地质、水文地质、地质工程、环境地质(含生态地质和灾害地质)、资源勘查、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
投稿要求

1、来稿应是地球科学基础理论或应用研究的创新性成果,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可读性强。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第一作者简介。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号,并提供联系电话和E-mail地址。

2、摘要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直截了当地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有独立性与自明性。在编写摘要时应当首先阐述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有了清楚的定义以后,再描述研究的方法、实验手段和材料。结果是什么?得到了什么结论?摘要要把这些问题、信息和结论准确、清晰、紧凑地表达出来,要量化。

3、引言应提供充足的研究背景,尤其是近2~3年的研究成果,需引用参考文献,使读者不需要参考以往的刊物就能明白或推断文章的结论。

4、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文稿中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

5、图表应有自明性,图表名应附相应的英文名。附图力求简明清晰,墨色要黑,线条要匀。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必须写清,并与正文一致。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件必须绘制在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上。照片要求图像清晰,层次分明。附表中测试数据要注明测试者、测试手段、测试条件、测试精度及误差范围。

6、讨论与结论部分应该由观测和实验结果引申得出,切忌简单地再罗列一遍实验结果。讨论得出的结论与观点应明确,实事求是。

7、参考文献应注意引用近两年国内外及本刊的最新文献,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协作成果,应征得有关方面同意,以脚注方式注明。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

用户评论

请登录后再使用评论功能

去登录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