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的文化旨意

时间:2018-11-01 编辑整理:胡晓明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大观园虽然是小说《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生活的场景,但却是以南北园林和皇家园林的素材为基础,精心创造出来的艺术园林,显现了强烈的环境意识,展示了精妙的造园艺术,突出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大观园不仅体现了中国园林的特点,而且具有红楼梦;大观园;园林;文化

浓厚的文化旨意。

[关键词]中国园林从商纣王“益广沙丘苑台”(《史记·殷本纪》)滥觞,经秦皇汉武之推动,由唐宋而成熟,至清康雍乾达到鼎盛。不仅建造了许多名园,而且出现了《园冶》这样的理论著作。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大观园,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它以文学形式,反映了当时造园所达到的成就。童寯先生从文字入手解释了園林:“‘囗’者围墙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在前似石似树。”“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建筑外要与山水、花木相协调,内要满足人居及观赏的需要。山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园冶》)的境界。花木既有四时交替的诗情,又有姿态变化的画意。“建筑、山水和花木一体化地高度融合,归根到底是要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以“师自然,拓境宇,造林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形成了中国园林如下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大观园是以文学形式表现的中国园林,也是曹雪芹吸收了当时南北园林、皇家园林的大量素材,并且根据小说中典型人物性格发展和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因此,曹雪芹被称为“当时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当时一位造诣颇深的造园理论家”。因此,探讨大观园,既可以在造园上有所借鉴,又可以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上得到教益。

一、强烈的环境意识

中国园林的灵魂是寄寓在建筑、山水、花木中的哲学思想、人格理想和生活情趣。在方寸之地为真山真水传神写意,就如计成说“有真为假,有假为真”(《园冶》),特别注意建筑与山水、花木的统一和谐,模仿自然,叠山理水,结合建筑,巧妙布局。虽然都是人工所造,但是却不露人工斧痕。以“各局部园林空间的相互组合、转换等结构技巧”,体现了强烈的环境意识。

元春省亲是贾家富贵如烈火烹油时的故事,建造大观园就是“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凡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一应景点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元春省亲之所建于家宅中,建造时,便于管理;驻跸时,便于迎奉;且又利用原有花园,更易与贾府联成一体。因此,大观园不仅是私家园林怡情养性之所,而且是按制行事之处。

在大观园各种建筑中,就功能而言,有象征性的,如门楼、牌坊、主殿;有实用性的,如厅、堂、楼、阁。就其实用而言,有举行仪式之处,如顾恩思义殿等;有居住之处,如怡红院、潇湘馆等;有游赏之处,如凸碧山庄、凹晶溪馆、芦雪庵等;有特殊之处,如栊翠庵、达摩庵、玉皇庙等宗教场所。就样式而言,有集中的院落,如蘅芜苑、秋爽斋等;有分散的楼台殿宇,如嘉荫堂、榆荫堂等。种种色色各具其象各有其用。虽然大观园具有某些皇家园林的特点,但是毕竟是源于私家园林,具有私家园林既能游赏,又能居住的特性。元春仅游玩了两个多时辰,丑正三刻就回宫去了。元春在宫中自编大观园题咏后,因虑及贾政必定敬谨封锁,“遂命太监夏守忠到荣国府来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于是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大观园去。“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顿时园内花招绣带,柳拂香风,不似前番那等寂寞了。为元春省亲而建的大观园,就成了名符其实的贾府花园。几十处大小不等的建筑群和山水花木,形成了整体的艺术形象。

山则或高或低、或陡或缓、或连或断、或土或石、或砌或堆、或隐或显,散落在大观园中。大观园进门之处,有“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的翠嶂挡在面前,实现了中国园林“无一笔不曲,无一处不藏”,“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手法。一进蘅芜苑,“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其遮挡作用相同,而群石拱绕则不同。显示山石使用的同中有异、变化无穷。而“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则叙有断有续之迹。

水则或池或沼、或泉或瀑、或河或港、或闸或桥、或曲或折、或动或静,串联在大观园中。大观园中之水,源由沁芳闸引泉,“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可曹雪芹却先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的景致。不直接写水,而突出了以水造景的意境。此处还有桥有亭,使水系与建筑联系紧密。园内既有宽阔的水面,其上建有藕香榭,以曲廊接岸;又有行船之河道,贾母游大观园时,众人乘两只棠木舫欣赏河景;还有垂柳碧桃遮天敝日,落花浮荡,曲折萦纡的溪流;还有从墙下裂隙中入院,绕阶缘屋至前,盘旋竹下而出的暗流。水总于一处入园,再分合有度,围屋绕墙,造景而奇。

花木则或树或草、或藤或蔓、或花或果、或密或疏、或聚或散、或荣或枯,分布于大观园中。花木宜人,易于造景并起到烘托人物性格之功。杏花蒸霞桑榆新枝,装饰了稻香村;翠竹遮掩绿荫生凉,映出了潇湘馆;丝垂翠缕葩吐丹砂,点缀了怡红院;异草垂檐奇果绕柱,突出了蘅芜苑。稻香村、潇湘馆、怡红院所植之花木,与其居者李纨、黛玉、宝玉性格相一致。蘅芜苑则与宝钗相反,因她不喜欢花儿草儿,房中如雪洞一般不为修饰,这从细微处暗示了其矫揉造作。而河里破荷败叶、衰草残菱,更助秋情,花木造景生出意境。

建筑则主要有亭、台、楼、阁、榭、轩、馆、庵、堂、殿等,由辅助的门、阶、径、屏、墙、垣、桥、廊联系起来。室内又有架几、隔罩、镜帘、幕帐、幔橱分隔调度,组成不同的风格和气氛,并与整个环境相协调。“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的正殿有皇家的气派。而亭形则或方或圆,园则或水或山,小巧玲珑,情趣盎然。就是墙也有水磨墙、雪白粉墙、虎皮石墙、黄泥矮墙、堆石为垣。或砖或石、或土或泥、随景而置,以小处见精。这种又隔又连、围而不隔、隔而不断的空间创造手法,“形成了或明或暗,或藏或露,或深或浅,或实或虚的景致组群布局”,尽显建筑安插之奇妙趣意。

二、精妙的造园艺术

中国园林讲究的是“山以深幽取胜,水以弯环见长,无一笔不曲,无一处不藏,设想布景,层出新意”,实处求虚,虚处得实,“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由老明公山子野筹划起造大观园,是讲出自名家之手。或以石为山,或叠土为山,形成高低之对比、质感之区别;会芳园本来一脉活水,在园中造成沼池沟渠形态,并植菱栽藕,形成水畔景致。山水、花木、建筑和谐布局相映成趣。曹雪芹倾注自己的情感,创造了“一个园林艺术的综合品”,显示了精妙的造园艺术。

山形隐无脉。山是园之风骨,无山则无景观,有山则风气自出。山有高低之势土石之分,贵有丘壑古朴之态。大观园进门处,“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此是堆石的假山,其中有山口、石洞等供人行走。既有怪石林立、苔藓成斑、藤萝掩映的生气,又将园内景致巧加遮挡,表现出曲径通幽之妙。稻香村如宝玉所说“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与中国园林所讲究的摹自天然是相悖的。但是使用山势作景区的分割,安排了青山斜阻于前,山坡隔离于后。又使人得有转过山看到另一天地之感,避免了突兀之嫌。怡红院中仅点缀几块山石,突出的是数株芭蕉和西府海棠。蘅芜苑则是以插天的大玲珑山石,群绕以各式石块,一株花木也无。虽然都是石山,但有高低之对比,群孤之异样。

在中秋节赏月时,贾母提议到山脊上的凸碧山庄,带领众家人,以击鼓传花为乐,听笛赏月为玩,笑话解闷为闹。而黛玉湘云两人却离席,另至山坡底下池沿边上山怀抱中的凹晶溪馆,单独联诗为乐,直唱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警句。再以湘云之口说出,“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泄露了作者分别为山高月小和皓月清波的不同安排。

水曲却有源。水是园之命脉,无水则无生气,有水便脉理贯通。“园林中那千姿百态的水,它的风韵、气势,它发出的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流水是动的物体,也是柔的物体,配合在山石树木之间,正好刚柔相济。它的流动,遇低则泻,遇窄则激,遇石则溅,遇沼则静。”大观园中各处流动着的水,不仅灵动而且精致。

“园林之水,首在寻源,无源之水必成死水。”贾府原有会芳园,本是从北拐角墙下引来一股活水。在修建大观园之时,将会芳园接入其中,故水源亦无须再引。在贾政检查大观园时,又由贾珍遥指“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归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将大观园中整个水系的来龙去脉,明白地交代了一遍,切合了造园的风范规则。进门绕过假山,“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环抱池沿,石桥三港,有“沁芳亭”为妙景。芭蕉坞后,有水泻石洞,落花浮荡,萝薜倒垂,上有折带朱栏板桥可通。水之源头沁芳闸处,通外之河,引泉而入,水如晶帘。怡红院后的花障之侧,有青溪阻隔。贾妃省亲之时,入园之后即下辇登舟,首幸之处就是“蓼汀花溆”的水景。紫菱洲、荇叶渚等处均建有码头,贾母带刘姥姥游览时,就在此上船。沿途欣赏残荷秋景,可知水面之阔。

花木集为妙。“园林对自然的把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空间的方式,一种是时间的方式。”空间的方式是由山水、建筑的高低曲折、分割组合表现的。时间的方式是由花木的生长而表现的。其实山石水曲建筑都是人工创造的,是对自然的模仿。而花木虽也是人为栽培的,但因其有生命,能按自身规律生长,表现了整个园林的勃勃生机。

大观园中花木的聚植,突出地表现了一年四季的诗情画意。稻香村为显农家气象,是为数楹茅屋,外则桑、榆、槿、柘等农家常见之树木围绕,更有几百棵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突出了春日的田家风味。蘅芜苑聚集奇草仙藤,或牵藤、或引蔓、或垂山、或穿石、或绕柱、或萦阶,更有翠带飘摇、金绳盘屈、实若丹砂、花如金桂。珍奇异宝集于一院,显示的是秋季的富贵奢华。栊翠庵是大观园中的庄严佛地,不仅花木繁茂,而且十数株红梅在冬雪中如胭脂一般,也即密植之故,单株孤植是不会如此突显的。在稻香村后,“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这些园林常植的花木,花或白或红、香或浓或淡、姿或艳或素,都是花木的本色,未言色而花色现,未语香而香扑鼻。或棚或架、或亭或圃、或院或坞,又都是园林小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强烈的感受,使得大观园随着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的变化,花色缤纷争奇斗艳,显示出无穷的流变与发展。

馆舍各称奇。园之景有情则显,无情则萎。情之源来之于人,而人则关键在于园中之建筑。陈从周先生说“:我国古代造园,大都以建筑物开路。”“此可见建筑物之于园林及风景区的重要性了。”元春省亲之后,大观园中日常居住着宝玉和众姐妹,各人所居之处也分别贴切着各人的不同性格。

潇湘馆是“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贾政颇喜欢此处,他说:“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而居住于此的林黛玉,确实又是大观园中的女才子。秋爽斋以高大轩敞见长。不仅房子大、案子大,而且案上陈设的花囊大、鼎大、盘大,甚至盘中盛的也是大佛手。居此的探春虽才情略逊于黛玉,但气魄却是姐妹中首屈一指的。宝玉所在的怡红院,充满脂粉气味,实是混迹于姐妹队中的写照。刘姥姥醉卧时以为是那个小姐的绣房,直接点出了这个特点。与之相对的是妙龄女尼妙玉住持的栊翠庵,但突出的是数十株艳丽的红梅出墙,强烈地展示了出世与入世的不同。连园名中,“怡”对“栊”、“红”对“翠”、“院”对“庵”也十分贴切。凸碧山庄是在山之高脊处的敞厅,为赏月,其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而山下池沿近水之处,水中观月影是凹晶溪馆。凸碧与凹晶构成了动静结合的辉映,引起了林黛玉、史湘云浓烈的诗意,吟出了新奇自然之句。

三、深厚的人文关怀

园林是以物化了的审美意象来完成对心理和外部世界的把握的,总与一定的文化结构和精神渊源相联系。人是大自然的产物,生存于自然,并从自然得到审美;人又是社会的产物,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因而具有人文精神。大观园既体现了中国园林追求自然,使山水、花木、建筑融为一体的特点,又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造园塑景的意趣,“盖作者欲自写胸中之邱壑也。”它既构成了故事的典型场景,又表达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理想追求。

景新文生色。园林是由人工模仿自然而创造的,表现了造园者对宇宙、生命的感悟和体会。园中的景致只有在与心灵体会直接交融为一体时,哲学思想才成为艺术的意境,人生的哲理才成为文化的激情,欣赏园林才契合创造园林的本意。为了便于欣赏,中国园林常常运用匾额、楹联、碑碣等形式,以简洁的文字点化出景观的深远意趣,引发观赏者的遐思妙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匾额有命名的功能。大观园中匾额题于桥、亭、楼、阁、轩、馆和院落。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在试拟时,分别有淇水遗风、睢园雅迹、有凤来仪、兰风蕙露、蘅芷清芬、蕉鹤、崇光泛彩、红香绿玉等名,最后由元春定名为潇湘馆、蘅芜苑、怡红快绿。园名正殿是整个大观园的核心建筑,事先未及拟名,专等元春赐名以示慎重。以顾恩思义而命名,这非景非情非意的名字,突出了皇家的威严,完全是颂圣之口声,符合省亲的情况。门楼上嵌着的“穿云”、“度月”石头匾,惜春卧房门斗上“暖香坞”,园门南边三间小花厅“辅仁谕德”,则是在展开的故事中写出,使得有同有异富于变化。

碑碣有说明的功能。一进园门迎面翠嶂挡在前面,既是园中之主山,又是全园之第一景,必得勒石方好。清客们的“叠嶂”、“锦嶂”、“赛香炉”、“小终南”,都不如宝玉“曲径通幽”直引旧诗,出于意境,终胜一筹。稻香村一派田园风光。悬匾则与景相悖,立碣即生色许多。有“杏帘在望”取其意,又有“稻香村”化用旧诗,最后元春定为“浣葛山庄”,以显其山野之意。在石洞潺流落花之处,先是“武陵源”过实,次为“秦人旧舍”过露,再则“蓼汀花溆”过繁,最后元春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而定。

楹联有写境的功能。沁芳桥建于水上,桥上有亭,其联是“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言水却不着一个水字,“绕堤”和“隔岸”巧妙地点出其在水中。藕香榭亦建在水上,且有竹曲桥与岸联结。先从贾母眼中“看见柱上挂的黑漆嵌蚌的对子”,再由湘云念出“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造成了强烈的动感。而潇湘馆、稻香村和蘅芜苑的楹联都系宝玉一人所作。“烟尚绿”、“浣葛处”、“杜若香”等,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该三处院落的凤尾翠竹、田家风景和藤萝香实的实景特色。

室雅人添彩。大观园因元春省亲而建,其立意在于游幸。然元春回宫之后,为了不致园子寥落花柳无颜,让宝玉和姐妹们住进去。这样大观园就成了常居之所,各院馆之安排,就不仅是满足赏景,而且要能够实用。“作者对每一所院馆的仔细描绘,都贴切着居住主人的不同性格。写景,为写人写故事作背景,绿叶扶牡丹,使两者相得益彰。”这样室内陈设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门窗、隔扇、栏杆、镜台、几架的运用,造成了多样化的效果。帘、幔、帐、罩、椅搭、桌围、床裙、凳套使陈设与环境相配适合不同时候的使用。香炉、盆景、字画、古玩、文房四宝、刀剑、乐器,表达了主人的爱好情趣。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