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中的茶事描写及文学解读

时间:2018-09-21 编辑整理:孙蓓蓓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在我国,茶文化已传承数千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茶文化体系。其中,将茶文化的文化内涵融入小说作品的创作中从而提升小说作品的文学价值的相关文学作品是茶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爱玲作为文学大家,其小说中关于茶事的描写体现了张爱玲在其成长过程中感受的传统茶文化对其作品的影响。在对小说中茶事描写的内容的文学解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爱玲小说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张爱玲;茶文化;文学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最为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的文学价值极高,尤其是她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张爱玲出身显贵,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深受我国茶文化的影响。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作品中茶事活动的描写内容的文学内涵的解读,我们能够较为清楚地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茶文化理念。

1张爱玲小说作品基本情况介绍

我们从张爱丽的小说作品对茶事的描写中,我们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茶的种类,如茉莉香片、绿茶等,以及不同种类的茶叶形、色、效的区别,感受张爱玲通过比喻、对比等一系列巧妙的写作手法和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赋予“茶”的不同的文学色彩。

张爱玲出身名门,是李鸿章的后代。她生长于文化氛围浓厚的良好的环境之中,深受我国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后期的家道中落、父母离异、自己也远渡重洋的生活经历则使张爱玲的性格变得更为敏感、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思想价值体系。张爱玲懂茶、爱茶,不仅茶是她在小说创作中屡次使用的写作素材,茶文化的价值理念也一直贯穿于她的作品内涵之中,从而实现了更好的文化传承的效果。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写到“绿洋铁桶子里的是大姑奶奶去年带来的龙井,高罐儿里的是碧螺春。”她通过描写龙井、碧螺春的名贵和人们对陈茶的珍视来暗示翰林家庭的今日的萧条景象以及在人们的交际往来中茶叶的重要地位。而这也无疑是张爱玲对自身经历的一次文学加工。而在以茶为名的《茉莉香片》中,张爱玲在开篇这样写到:“我给您沏好一壶茉莉香片,或许是太苦了一点。”她借茉莉香片的香甜反衬了现实生活的悲凉与苦闷,只有茉莉香片的香气才能使一家老小在老爷制造的鸦片烟气中获得一点解脱,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在另一方面,张爱玲通过将茶比作美好生活同样也表现出其自身对茶文化的喜爱之情。

2爱玲小说品鉴过程中的文化感知思路

幼时成长中所接受的传统的内敛的东方文化,和后来求学时所接收的新颖的开放的西方文化,共同造就了张爱玲独特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在她创作的小说作品中也融入了这种个性的文风和内涵。张爱玲的文字包含了古往今来的文学精华,其作品中充满了这些文化元素的对立与融合。要理解张爱玲的小说作品的文学价值就需要我们结合张爱玲生活环境落差的变化情况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对张爱玲的小说作品展开解读,并且从中体会到中国独有的优秀的茶文化对张爱玲创作观念的影响,准确的理解其小说作品的文化内涵。

以我国优秀茶文化为基础的多种文化体系为张爱玲创作小说提供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和文化支持,同时张爱玲自身的生活经历也使张爱玲更为亲近中国传统文化,这就基本奠定了张爱玲小说作品整体的创作基调,促使其小说成为了我国值得骄傲的小说作品的一部分。因此,熟悉张爱玲小说中对茶事活动的描写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解读,是了解其小说特点及内涵并体会小说中人物情感的重要措施。

3张爱玲小说中的茶事描写及文学解读

张爱玲小说中的茶事描写及文学解读张爱玲以她极为深厚的文学功底在将“茶”细致地铺撒开来的同时也将“茶”的韵味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自身的小说创作中。张爱玲的作品多站在女性的视角讲述世俗的爱情故事。其小说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如银娣、阿小等女子也多和张爱玲本人一样与“茶”联系紧密。不论是收藏茶壶、喝英式下午茶,或是用茶壶嘴喝茶、将茶梗塞耳洞……种种信手拈来、让人回味不已的故事之中都透露出张爱玲自身对茶文化的主张和对茶的依赖、喜爱。

3.1《怨女》与银娣

《怨女》描写了生于贫困之家的银娣为了改变自身的阶级地位而嫁入了一个封建的富裕人家的故事。银娣是老二媳妇,上有趋炎附势的大哥,下有风流成性的三弟。其丈夫又瞎又弱,因银娣所生的儿子较为软弱,便收了个女佣人延续香火。银娣爱茶,在服丧不能戴首饰的时候,她也能马上妙用茶叶蒂,将之作为耳钉来使用。银娣的茶壶甚至与花瓶、时钟这些较为贵重的器物一起收纳在里床的什锦架子上被她慎重地收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银娣对茶相关的物品的重视和喜爱。上面我们说到银娣的生活环境是极苦难的。张爱玲在描写银娣不堪生活的艰辛和青春的辜负,准备上吊时的场景时,她用了“拿桌上的茶壶,就着壶嘴喝了一口,冷茶泡了一夜,非常苦”。昔日珍之爱之的茶壶本为银娣提供了不少甘甜温暖的茶水,如今却只有满口冰冷的苦涩。茶壶中茶水味道、温度的转变暗示了银娣生活境况和精神状态的变化。而“就着壶嘴喝”这样不再爱惜茶壶的动作也预示了银娣赴死的决心。物是人非、冷热对比,让人不由心生叹慨。

3.2《桂花蒸阿小悲秋》与阿小

如果说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是耀眼的玫瑰,让人惊叹其美丽。那么《桂花蒸阿小悲秋》就是路边不起眼的雏菊,渺小却有着独特的魅力。《桂花蒸阿小悲秋》描写了一个来自乡村,在上海给外国人做帮佣的女子——丁阿小日常生活的琐屑小事。在《桂花蒸阿小悲秋》中,丁阿小没有顺从老家的宗法规定,反而自己选择了丈夫——一个窝囊的裁缝。这个男人没有给丁阿小“花烛”,也没有给阿小金戒指,甚至连自己都要丁阿小帮佣获得的薪酬救济。就是为了这样一个男人,丁阿小愿意放下她要强的自尊,偷来一点点主人家的茶叶,看“男人双手捧着茶慢慢呷着”。丁阿小有着敢于反抗老家宗法制度的勇气和对主人负责的职业道德,但同时,她又深受乡村宗法伦理中“以夫为天”、“以家庭为重”的传统观念影响。一杯小小的茶水看似渺小,实则体现出以丁阿小为代表的当时底层劳动妇女的对生活前景的无奈和辛酸。由此,让人产生出对女性人生价值的追思。

3.3《红玫瑰与白玫瑰》与娇蕊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粘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这句尖刻、彻底揭穿人性的名言使《红玫瑰与白玫瑰》被人们广为熟知。相较于《怨女》中苦涩的“茶”和《桂花蒸阿小悲秋》中卑微的“茶”,《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茶”更趋向于是娇蕊调情振保的一个道具。王娇蕊已是振保朋友王士洪的太太。她和振保独处一室,以“茶”为中心展开爱情攻防战,王娇蕊借“茶”百般测试振保的心意,又是让他记住她喜欢清茶,又是捧茶眉目传情,最后“将残茶一饮而尽,立起身来,把嘴里的茶叶吐到栏杆外面去。”表现出王娇蕊对爱情的坚定追求。张爱玲通过自身对喝茶的敏锐感知和强大的文字功底,将王娇蕊和振保围绕“茶”你来我往的情感交流描写得格外细致,使读者也能从其文字中感受到男女之间的暧昧情愫。

3.4《半生缘》与曼桢

在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半生缘》(原名《十八春》)中,张爱玲描写了旧上海几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其中,顾曼桢和沈世钧之间从一问“你是哪里人?”一答“六安,产茶叶的地方。”开始的“半生缘”也是与“茶”有关。顾曼桢与沈世钧相遇在一个灰扑扑的小食店中,因拼桌而凑到了一起。店家不愿拿纸让他们擦筷子,顾曼桢便说,“就在茶杯例涮一涮吧,这茶我想你们也不见得要吃的。”灰扑扑的店面,拥挤的小桌,被用于洗筷的茶水,这些无一不表示着这个平淡、不体面的日常。与《茉莉香片》中反衬鸦片的恶臭,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茶”不同,“茶”在《半生缘》中反而是底层男女灰暗、不体面的生活的象征。在另一方面,这杯不体面的茶是否又预示了顾曼桢和沈世钧这两人之间苦涩却又难以言说的相爱与分离呢?这样带有注定色彩的恋情易使人们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让人难免发出一些唏嘘。

结语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多,茶文化也吸取了更多西方的文化元素。张爱玲出生于传统的豪门,后留学于西方,在她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与相近、了解中西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同特点。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张爱玲价值理念的组成部分。她的小说作品中传承了茶文化的发展,通过对其小说茶事描写进行文学解读能够帮助我们认知传统文化,体会到我国茶文化的内涵。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