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对学生假日学习的指导策略

时间:2018-06-07 编辑整理:刘树领 周建国 来源:早发表网

摘要:针对学生对待假日生活的常见态度,阐述了假日的目的、作用及弱科判断方法,进而提出了理性对待假日的积极态度,即假日是查缺补弱、提升成绩的最佳时机,并提出了指导学生珍惜假日、查缺补弱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假日,学习提升,查缺补弱,策略方法

作为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说,其智力水平相差无几、入学时基础知识水平也相差不大,在同一学校或班级中的学习制度、学习氛围、学习时间、程度也几乎相同,为何经过一学期甚至三年之后其学习成绩相差巨大?究其原因,学生们之间的成绩差异除学习观念、习惯影响之外,就是对待假日学习的态度问题。作为班主任来说,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假日问题、实施假日规划,对于提升学生成绩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对待假日的常见态度及结果

获得优秀、理想的成绩,是学生的共同心愿,也是家长、老师的心愿。在校期间受学校、班级制度的约束及老师的教育与点拨,因而每个学生相对自己来说,都是努力的,只不过同学们之间的努力程度、知识基础存在差异。但在假日里,缺少了学校、班级纪律的约束及老师的监督与指导,同学之间的学习自律性、对假日的态度就不同了。

1.幻想型

这类学生往往对成绩比较重视,也时常督促自己学习,期盼出现奇迹,但学习投入不能持之以恒,不能脚踏实地,故常常出现“假设自己以前努力的话如何如何”“现在需要努力啦”“我将来在高三再努力”等幻想式心态,对假日活动不珍惜。常常会这样计划:假期里我好好玩,放松休息一下,到各地转转、玩玩、看看,开学后我定会努力。在假日里自然是尽情去休闲与娱乐,学习之事也早已抛在云霄之外。结果开学后尽管雄心勃勃,但面对课堂上的诸多知识点感到陌生、不理解,遗忘、遗漏的知识点很多,尤其是在本来就弱的科目表现得尤为严重,从而使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倍受打击,最终又使自己重新步入以前的学习常态中。

2.学霸型

这类学生始终对成绩保持渴望与激情的状态,在校就不断思考自己的知识缺陷、薄弱学科,总想找个机会整理一下笔记、错题本或找老师交流一下学习感受。但由于课时作业多、课程内容多,因而该类学生较难在校找到空闲的时间与空间去实施想法,所以特别珍惜假期。常常出现这样计划:充分利用假期,认真仔细地整理一下薄弱学科或薄弱知识点,一是把错题本题目再完整地做一遍;二是找名师指点,理清错误原因、纠正错误思维习惯、完善知识结构;三是买学习资料在家再重点练习一遍;四是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或看视频来解答疑难问题,等等。由于有计划、有目标实施假期补弱行动,因而面对开学后老师的知识讲解能够理解、灵活应答,进而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学习自信心与主动性,感悟到假期规划实施的成功感,尤其是可能改变了其对学习的观念,由学习艰辛、枯燥转为学习快乐、幸福,成绩始终保持在高水平或蒸蒸日上状态。

3.懒散型

该类学生学习无计划,漫无目的,课前不知道提前拿出教材、笔记本、练习本等材料;不知道课前复习或预习;课后也不会进一步整理笔记,仅满足于作业能否完成;自习课上随意拿书就看、拿本就写,看似很努力实则思维处于断电、麻木状态;有时是因急于提升成绩而表现为烦躁、痛苦;有时表现是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有点虚度时光之感;等等。对待假日态度是任性的,高兴时学点,不高兴时玩点;家人督促时学点,不督促时玩点。由于学习无计划性、无目的性、节奏性,因此学习时很随意地读、写、做某一学科,由于缺乏连续性,故知识无系统性、无结构化,也就无提升之说。其状态与在校时相似,时好时差,成绩基本处于中游偏下水平。

二、对学生弱科的界定

弱科,从表象上看就是该学科知识储备量不足、成绩相比其他学科较差;本质上就是没有理解或掌握该学科的学科思维方法及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说对该学科无多大爱好。对偏科学生来说,弱科现象很容易判断,即通过成绩高低直接判断就行,但对成绩优秀、中等或学科均衡的学生来说则较难判断,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茫然性。

1.成绩优秀学生的弱科分析

许多优秀生之所以成绩好,首先是具有了较强的记忆力,因此在平时的考试中通过机械记忆、机械模仿或套用就较易取得好成绩,人们又大多习惯于根据成绩高低来判断学科的强弱,所以好成绩往往会掩盖了许多优秀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易使其产生错误意识,即认为自己学习很厉害、很优秀,不愿再对易错点深究错因、对原理概念的本质及关键词辨析、对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及知识系统化构建做深度理解,导致许多优秀生在真正面对高考时常常会大跌眼镜、马失前蹄,究其原因除考试心态外最关键的就是其学科中存在弱科或知识漏点、弱点。平时考试题由于受时间、知识水平等限制,老师是不可能进行原创试题的,因而平时的考试题大多来自网上、各种教辅资料上试题的复制、粘贴,并且也是普遍认为的重点题型、重要知识的考查,而这样的试题或要点又是老师在课堂上多次强调、训练过的内容,所以在平时考试中感觉到试题类型、知识点的考查方式都很熟悉,思维考查力度相对就较小,自然做起题来轻车熟路、顺手顺心,收获高分不必怀疑。但高考题完全来自于命题专家的原创,命题材料较新颖,命题方式、角度均别出心裁,因而使试题的陌生度加大,对思维力度、知识深度考查较大,使得许多优秀生在高考题中不能灵活提取关键信息、不敢灵活类比迁移,出现做题不流畅等问题,成绩出现意外也就可以理解。由此可知,优秀生的弱科主要表现在缺乏学科思维能力、缺少信息提取及知识灵活运用能力、个别知识点存在模糊等方面,需要反思、完善知识结构、寻求逻辑关系。

2.成绩中等或学科均衡学生的弱科分析

成绩中等或学科均衡的学生,往往不清楚自己的弱科具体在哪里,因为从成绩来看各科都差不多,事实上这类学生也存在比较典型的弱科现象。首先,分析一下各学科学习自由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一般来讲数学用时最多,其次是物理、英语,再次是化学、语文,再后面就是其他学科,这是由学科特点导致的,但假若某一学科的学习时间相对较多,则该科属于弱科,比如在校学习化学时间超过物理、数学学科而成绩名次与其他学科差不多时,则说明化学属于弱科,需要分析弱科存在的原因。其次,分析对各学科的兴趣、爱好程度,若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甚至反感,则意味着这该学科属于弱科,需要加强对该学科的强化学习时间,尽快感受学科奥妙,目的是日久生情。再次,分析对学科学习的方式,是属于机械记忆、模仿套用层面时则属于弱科;若能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层次关系,能理解概念、原理的实质,只是缺少用功努力而导致成绩不理想时则还不属于弱科问题。

三、针对学生弱科表现的假日学习指导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无论哪一类学生均存在弱科、知识遗漏问题,只是弱科的内容、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利用假日查缺补弱尤为关键。毕竟在校期间真正有时间静下心来整理、思考疑难点的机会并不多,只有在假日里,学生才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去支配。

1.提高学生对休假目的的理解层次

休假,从字义上讲就是休息的假日。休息不但能使人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养精蓄锐,同时也能够使人更有时间、空间去自由地思考、调整追梦方向与策略,因此休假的目的不是让人感到无所事事、懈怠、放纵自己,而是为了迎接更好的自己做准备。心理学研究认为,休息的最佳方式就是用一种活动代替另一种活动,因此指导学生对休假的目的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正确认识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在班会或课堂上引用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去引导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在休假期间的所思所想所做分享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言行一致与示范作用,进而逐步培养起学生正确对待休假的态度与意识,即休假是反思总结、弥补知识短缺的一个重要机遇与机会。

2.指导学生科学分析弱科问题

提升成绩最关键的策略就是查缺补弱,因为弱科提升的空间更大、上升的趋势更强,但补弱是有针对性的,不是面面俱到,因而要指导学生分析弱科判断的角度、方法及原因。有同学为了弥补弱科,费时用力不少,取得的效果却不明显,其原因是努力需要讲究方法、勤奋需要掌握技巧,单纯靠延长时间努力学习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老师指导时要因生而点拨,让学生分析自己弱科的原因,到底属于学习时间投入不足还是理解记忆存在问题?是书写规范还是字词关键点理解不清?是知识点熟练问题还是关联、辨析问题?是计算能力问题还是解题技巧问题?是听课精力不足还是知识整理完善不到位?不能一概而论。

3.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休假补弱措施

休假计划不能完全按照在校学习的那种紧密连续的课时安排来实施,事实上这种计划往往不能落实,尤其是寒假、暑假,毕竟休假不是在学校而是在家中,缺少那种紧张而有序的学习氛围,再者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生性活泼、好动,好奇是天性。因此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供学生参考执行。首先,每天不能把学习内容安排得太满,要留出外出、娱乐、睡觉等休息时间,以保证补弱计划实施的彻底性。其次,针对自己的弱科或知识点不足问题,应制定可行的方法,可以通过整理笔记本、错题本、翻阅教材、观看网络视频,进而达到孰能生巧、其义自见之目的。第三,可以借助外力,即与优秀生共同学习、交流、探讨,主动提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而使疑惑点在质疑中得到解答、思维能力得到升华;也可以找名师、专家分析疑惑点原因与突破技巧、学习方法指点及知识内化策略、学科逻辑思维演示及知识结构构建模式。从效果上看第一种较慢,但成功感较强;第二种疑难点能得到解决,但方法、技巧可能不灵活、不能举一反三;第三种效率最高,具有画龙点睛之效果,知识结构比较完整,方法、技巧比较系统与灵活。

总之,无论哪种方式、方法,只要有计划地实施补弱措施,珍惜假期,规划每一天,有计划地、有条不紊地去落实每一项计划,就能使自己在假期中身心放松的同时,还能落实补弱行动,并感受到有质的提升,那就超越了自己、超越了他人,走上成绩提升的快车道。


职称
论文

期刊
发表

加急
见刊

写作
咨询

课题
专答

编辑
顾问

关注
我们

返回
顶部